第四百三十四章 坠龙崖(1 / 5)

加入书签

    那一夜,刘新彦与刘君二人彻夜长谈。

    没有人知道他们二人谈了些什么,下人们也只知书房中曾传出刘君绝望的恸哭。

    天明,刘君从书房中退出。

    而这唯一有考证的细节被后世的史书所记载:

    “君神色凄苦,扶门而立,久久不愿离去。文彦挥手送别,君终是释门行礼。礼毕,君暗恸感言:‘儿拜别父尊,父尊应保重身体;昨夜之彻谈令儿如赴深渊,望父尊三思再三思。’文彦无动于衷,回复:‘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史称“书房诀别事”。

    后世的史书当然知道刘君为何一夜长谈后会“如赴深渊”,也明白刘君为何会劝刘新彦“三思再三思”。

    但今日的刘府却还并不知道它的主人在这一夜做出了怎样的决定,又会怎样影响整个帝国。

    ……

    耀宗五十六年,十月七日。

    边境七军远征受阻的消息传回帝都。

    一切如刘君所料,帝都这座火山终于爆发了,而这只是前奏。

    率先发声的是朝廷大臣。

    言官上书参奏,痛斥远伯侯欺上瞒下、擅动军队、结党营私、祸国殃民,最后恳请皇帝严惩远伯侯,以正朝纲。

    此时言官的上书只能算是试探,既没有点明最大的祸首太子殿下,也没有恳请皇帝严查整件事情的前后脉络。

    可以说,这几份奏疏就是朝廷大臣们打出的试探性一枪。

    而耀宗帝,一如既往地保持沉默,只是在奏疏上盖了戳。

    请注意,这里只是盖了戳,并没有描红批复。

    这相当于耀宗帝告诉大臣们。

    “朕已读,但不回复。”

    但对于擅长琢摩皇帝心思的大臣们来说,这便是回复。

    耀宗帝没有处理上书的言官,那说明他是认可了言官说的。

    至于,为何没有批复,或者说处理远伯侯。

    这在大臣们心里也是可以理解的,远伯侯毕竟是皇亲国戚,还掌管着边境重兵,怎可轻易拿捏。

    于是乎,大臣们开始大举进攻,誓要试出耀宗帝的底线。

    不出半日的时间,言官们便集体上书,涉及范围之广六部几乎皆有大臣上书;参奏内容之丰富,几乎是涵盖了宗室勋贵的所有的成员。

    但,大家最终的目标却空前一致,那便是直指太子党!

   &nb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