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一心会的辉煌胜利(三更)(2 / 4)

加入书签

    前方的唱名终于到了最关键的阶段,连周遭的喧哗都下意识静了下来。

    “第六名,亚魁,孙继先,顺天府涿州人士。”

    “第五名,经魁,黄羲,顺天府宛平县人士。”

    不止是前三,从第六名开始,排名后面就多了一个称谓。

    因为明科举有以五经取士之法,每经各取一名为首,名为经魁,乡试中每科于五经中各中一名,列为前五名。

    后来渐渐的,就以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亚元”,第三、四、五名称“经魁”,第六名称“亚魁”。

    “第四名,经魁,陈德润,顺天府昌平县人士。”

    “第三名,经魁,吴应麟,顺天府宛平县人士。”

    而当第四、第三名的唱名完毕,严世蕃不禁呼吸一屏,就听到一个熟悉的名字传来:

    “亚元,海玥,国子监学子,广东琼山人士。”

    四方顿时骚动起来。

    其实唱名到这里,有心人发现,今科乡试前三十的举子中,国子监学子的上榜率并不高,自二十七名的海瑞后,中途只有两人出身国子监。

    唱名中特意报出国子监的称谓,本是对于大明第一学府的尊重,结果教学也不成嘛,还不如那些出身各县,在顺天府府学或者其他书院里进学的士子名次。

    其实上了年纪的老秀才都知道,国子监的教学质量现在算好的了,正德年间更差劲,每次乡试一百多个名额,有时候连十个举人都考不到,全部被其他学府和书院瓜分。

    而今前三十名里面至少出了四个国子监学子,已经是严祭酒整顿有方的功劳了。

    只不过其中两位怎么出身广东啊?

    听着还像是同族?

    更让全场鸦雀无声的在后面。

    “解元,林大钦,国子监学子,广东潮州府人士。”

    当榜首的名字报出,大伙儿都傻了。

    不是,这前面两名,都是来自广东的国子监学子?

    哪怕这群人不知道后世的高考移民,也隐隐觉得,是不是反过来了啊?

    这里是京师,不是岭南!

    在场的其余国子监学子,更是突然回想起来,这不就是当时补录名单公布时的感受么?

    当时也有人觉得不公,凭什么十个名额里面,出现了三个岭南来的穷要饭的,占我们京畿的名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百六十八章一心会的辉煌胜利(三更)(第2/2页)

    但现在已经不是小小的补录考试了,顺天府乡试的正考,前三十唱名的榜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