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张居正发力(2 / 3)

加入书签

/p>

朱载坖吁了口气,提起朱笔,批阅奏疏。

“皇上,张侍郎到了。”

“宣。”朱载坖放下朱笔,一边酝酿着画大饼的台词……

少顷,张居正随小太监进来,恭敬行礼:“微臣参见吾皇万岁。”

“张爱卿免礼。”朱载坖神色温和,呵呵笑道,“久闻张爱卿素神童之称,五岁识字,七岁能通六经大义,十二岁考中秀才,十六岁考中举人,二十三岁考中进士;如此履历,着实不凡,然,仕途却多坎坷,听闻昔年太上皇策问张爱卿之事,朕便知张爱卿才具非凡,如今看来,张爱卿之才,远超朕之所想。”

朱载坖拿起张居正的奏疏晃了晃,赞道:

“爱卿疏中所奏字字珠玑,财力即国力之说,朕亦深以为然。”

说到这儿,朱载坖便不再说了,静等张居正续上他不方便说的话。

张居正自然不会让皇帝失望,再接到传召之时,他便有了腹稿,忙接言道:“皇上过誉了。”

略微停顿了下,“皇上圣明,纵观历代王朝兴衰,无不与财力挂钩,列祖列宗爱民如子,太上皇爱民如子,皇上爱民如子,百姓颂之……”

一大段政治正确之后,张居正话锋一转,道:

“今之大明富则富矣,然只民富,国却不然,故臣斗胆以为,兼顾富民的同时,亦要考虑富国,臣在户部任职,自当谋其政,臣食君之禄,更要为君分忧。”

张居正深吸一口气,恭声道:“臣有真心之言上奏!”

“准奏!”

“臣以为清丈田亩,刻不容缓。”张居正说道,“臣以为,可先在江南数省试点推行,如:浙江、江苏、安徽、江西。待有了成果,再全面推广。”

清丈田亩并不是多么高明的谏策,且大明诸多皇帝都推行过,宣宗之前效果不错,宣宗之后,效果也有,却也有限。

可结合上下文,便有了不一样的味道。

——以清丈田亩的名义,攫取财富!

不料,张居正接下来的话,却让朱载坖明白自已会错了意。

“我大明伊始,江南就富过北方,也正因如此,造就了士绅盘根错节,乃至沆瀣一气,故臣斗胆以为,需借助外力。”

朱载坖上身微微前倾,“怎么说?”

“军队!”

朱载坖沉吟了下,微微摇头:“卫所基层军官多是本地人,起不到多大效果。”

“皇上英明,启用卫所却不可行,但……若是募兵制下的军队呢?”

“戚继光?”

朱载坖脱口而出。

江南、军队、募兵制……朱载坖第一个念头就是戚继光。

不是戚继光的官职太高,而是戚继光的战绩太耀眼了。

近乎妖孽的战损比,朝廷起初一度质疑其真实性,朱载坖也不例外,可厂卫派了一波又一波,调查结果却只有一个——事实如此!

戚继光的职责是剿倭,与当地士绅并没什么交集,若是由他协助,监督,乃至主导清丈田亩,效果自然大不一样。

更重要的是,这么多年的四海承平,以至于大明武德流失的厉害,文武已经失衡到武将几乎沦为了边角料。

于皇帝来说,于国家来说,这都不是好事。

武德缺失的大明,戚继光这样武将本就瞩目,甚至都不用怎么宣传,只需稍微推波助澜一下,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挽回武德缺失的颓势。

更重要的是,启用戚继光本身就是一个极强的政治信号。

青睐武将的政治信号!

军队永远是皇权的重要基石,且没有之一!

昔年建文败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寒了武将的心。

如今政治土壤变了,自不会再出现那般情况,可这不是冷落武将和军队的理由。

朱载坖深深望了眼张居正,强压下喜悦与赞赏,不动声色道: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