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2 / 2)

加入书签

还要高。

现在温榆河的红薯都他娘的泛滥了,一车一车的土豆昼夜不辍的从温榆河运送出来。

当然,更多的是走京杭大运河,陆路运输的效率,始终是比不上水路的。

红薯一船一船的南下,他们会化作种子,在大明的各处盛开。

原本叶铭的种植名单里面是没有四川的,毕竟四川有些太远,蜀道艰难,运送这些,成本太大。

不过后来秦良玉亲自写信说了一番,说四川的叛乱已经平定的差不多了。

但是四川百姓打了这么多年的仗,日子是真的过不下去了,希望朝廷能将红薯给他们一部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以后四川百姓,绝不麻烦朝廷。

叶铭心道秦良玉啊秦良玉,到底是没怎么混过官场的,有些话,当真是犯忌讳的,要是遇到其他皇帝,怕是没那么容易就善了了。

四川百姓绝不麻烦朝廷?怎么听起来就像是四川要独立了?四川是你秦良玉的四川。

叶铭就大手一挥,直接给了四川三万石,但同样回信,叮嘱绝不麻烦朝廷这样的话,不可再讲。

三万石的种薯,已经是所有收成的十分之一了,叶铭这一手,不可谓不大方。

叶铭都有些期待以后去四川的时候,那些百姓招待自已的时候,拿出他们最爱的红苕稀饭了。

也不知道那个时候,贵州的洋芋仙人们,已经研制出了多少种土豆的吃法?

亩产三十石的粮食问世,让朝廷,尤其是让朱由检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威望。

如今京城的百姓,除了那些亲人在温榆河当苦力的,剩下的几乎都认为此时此刻,已经是崇祯中兴了。

连续两种神粮,一个亩产接近二十石,一个亩产更是达到恐怖的三十石。

和以往的小麦水稻的收成相比,当真是极为夸张。

尤其是这红薯,更是恐怖,对种植地方的要求,比土豆更低!随便什么旮沓角落,都可以有收成。

而且打理起来,并不复杂。

当然,土地的肥力还是会影响收成的,不过就算收成再低,也划算种啊,不费事、不占良田。

于是天下震动,无人不感念镇北侯的功德。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