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忙飞起的蒋康宁(2 / 3)

加入书签

种子。

忠勇公府对外只留了一亩地的种子。

照王石井的话说一亩地的收成够国公府自己吃和留种了,还是紧着朝廷需要。

忠勇公与瑞郡郎如此大义,就是国子监的书生们都写了好多篇文章称赞二人的大义。

永明帝派了户部的官员和禁军护送这几批先行送去边关的种粮,务必让边关能在来年春季种上。

这是忠勇公府指明了捐给边关的将士的种粮,不占户部玉米种粮的份额,其他人有意见也只能憋着。

几队护送种粮的车队前后脚离开京城,去往虎行关和哭夜关的车队中有两个熟悉的面孔,一个是赵元德,一个是王书平。

作为忠勇公府的管事之一,两人现在的身份也是水涨船高。

玉米种植一事两人也是一直跟在忠勇公身边看在了眼里。

王石井派他们过去就是让他们把玉米一事更清楚地告诉代明荣和代明军两位将军。

而且两人都是农家子出身,清楚农事,也能稍微指导一下这玉米的种植。

赵元德和王书平出差,赵河回村酿酒去了,王书平的媳妇儿沈氏让赵丛博过来家里和王衍一起住。

蒋康宁的婚期是十月二十二,他现在却暂时顾不上婚事了。

蒋康宁当天赶往永修县,坐马车路上花了六天,抵达永修县后他先去找郭子榆,然后和郭子榆又不停歇地赶去忠勇村。

王石井成了忠勇公的消息还没送到忠勇村,蒋康宁这位知府大人和郭子榆同时出现,可是把村民们吓了一跳。

待村长赵大叔从县太爷嘴里得知忠勇侯和瑞郡郎又进爵了,赵大叔的狂喜和忠勇村多数村民的一样。

蒋康宁和郭子榆忙着去忠勇公别院查看那一块玉米地,赵大叔这边就放起了爆竹。

我的天老爷,这才多久啊!侯爷成公爷了,瑞郡郎还又多得了一个封号!

两人不仅同时进爵,瑞郡郎还怀了孩子,马上就要生了!

忠勇村内爆竹声声,赵大叔急吼吼地喊着赶紧把入村牌坊上的匾额取下来,他们的侯爷变公爷了!

王文和泪流满面地从屋里出来,看向“忠王氏”祠堂的方向,王氏族人中也有不少妇人在擦眼泪。

别院,被从京城派来的管事得到消息后也是忙着赶紧命人先把别院大门上的匾额取下来。

蒋康宁不需要下人引路,和郭子榆直接往前院的玉米地走。

前院的玉米地还没长成,管事原本说等玉米收成后晒干了磨成面给京城的主子送过去。

蒋康宁把王石井的那封信拿给了管事。

别院这边的玉米要十月底才能收,蒋康宁得回京,郭子榆表示他会盯着这片玉米地,一定把每一粒玉米种子都收上来。

有郭子榆盯着,蒋康宁可以完全放心。

这半亩地收上来的玉米种子留下的一半蒋康宁也不打算交给忠勇村的村民去种。

他让郭子榆全部种在忠勇公的田里,等到下一批玉米收获了再看情况分给村民。

在户部的种粮还没分发下去的时候,背靠大树好乘凉的永修县已经提前分配好一批良种了。

十月初十,蒋康宁带了七八名侍卫乘坐轻舟赶回京城。

敕南府各县的县令传令下去,各村去山上寻找一种名为“魔芋”或“蒟头”的植物,告示旁还贴了一张画。

凡是寻到此植物者皆有重赏。

忠勇村的村民们也得到了这一消息,没事的村民们纷纷上山寻找。

十月的京城寒风已经开始呼啸,翁府、蒋府、忠勇公府、大将军府,甚至是罗荣王都在等着一人回京。

忠勇公府的织造坊已经把新嫁娘的婚服送过去了,却仍不见另一位正主蒋康宁回京。

翁瑶坐在自己的闺房内没有即将大婚的喜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