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章 高精度穿刺(3 / 4)

加入书签

为导航提供坐标。

    苏医生的台姿很好,坐有坐的姿势,站有站的姿势,走路有走路的姿势,吃饭有吃饭的姿势。

    做手术有做手术的姿势,有人姿势规范,看起来非常美妙;有人低头含胸,时而凑近术区去看;还有人扭动身子,不仅难看,还容易污染术区;更有人,一个简单的骨折,非常用蹩脚的跪式姿势,不知道是特殊需要,还是第一次做手术。

    从苏医生的手术风格,可以看出苏教授平时对他要求严格,大单的皱褶被抹平,操作器械要求摆放整齐,按照使用频率先后排列。

    挺胸低头,双手距离手术台合适,动作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能够限制在手指的,尽量在手指;需要腕关节协助的,控制在腕关节;即使需要肘关节协助,也是极小的动作。

    每一个步骤,标准规范,看起来非常漂亮,手术节奏清晰,步步推进。

    导航屏幕的图像,呈现出三维立体的解剖结构,参照点将器械和解剖结构之间的坐标关系显示准确,导航指针指示带着鞘管的穿刺针朝目标精确地前进。

    模拟穿刺和精确的导航,加上苏医生的天赋和经验,穿刺一次到位,经过椎弓根,在最佳的位置,突破皮质,骨性通道走完,前面就是目标--神经根鞘管。

    一步到位,没有任何失误。

    苏青云的儿子果然名不虚传,于教授关注整个穿刺过程,不得不佩服人家把儿子培养得出类拔萃。

    即使没有苏青云的帮助,苏南晨进附一也完全够资格,协和八年制,那是全国学医含金量最高的学历。

    何况苏南晨是当年南都省理科高考状元,以状元的身份进入协和的,对苏青云,无论从科室的学术地位,还是他个人的成功,于教授自行惭秽。

    穿刺针拔出,鞘管留在里面,细的空心穿刺针从穿刺鞘管里穿出,针尖碰到了神经根鞘管,即使有导航,这也是极高难度的操作。

    后生可畏!大家一致认为。

    针尖准备刺破神经鞘管,进入鞘管里,这一步不是导航可以帮助的,必须凭借手感。宋子墨坐在旁边,苏南晨果然不愧是跟温仁涛齐名的明日之星,与他父亲无关。

    针尖刺破胸2神经根鞘管,微导管带着弹性导丝,从空心针管里进入鞘管,露出一点点,但是却难以继续前进。

    穿刺在最后一步置管受阻了。

    苏南晨皱皱眉头,因为肿瘤组织的侵犯,鞘管和神经束膜粘连,现在要进入鞘管的导丝是弹性的,设计的初衷是适合鞘管和神经之间的自然间隙,但是现在这种间隙因为粘连不存在了。

    再次推进,导丝在图像上呈现弯曲,无法突破粘连。

    苏教授起身看屏幕上导航图片,穿刺过程完美,但最后一步受阻。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