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磨石成佛,金银童子,他心地狱(7 / 8)

加入书签

…”

    然后言说因果报应,善恶之道。

    言说她修持善念,纵然有无边悲苦,但如此艰难之中依然乐善好施,来世必有福报。

    便是早夭孩童,杀生造业的儿子,难产而死的妇人,也能因为她的善举而得以转世成人,得享太平喜乐……

    老妇人听了心中由衷喜悦,虔诚的朝着那块石头,朝着钱晨叩拜道:“我就知道小师傅乃是得道的高僧,此佛亦是佛祖慈悲,感我家孤苦,彰显法迹救我孙女!”

    钱晨微微点头。

    却是他已经明白,老妇求的是什么了。

    若是不以神通救之,不已各种手段扭曲他人的意愿。佛法,不过只是能宽慰其心,缓解痛苦罢了!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一切心皆有所依,一切相皆来源于相,人出生蒙昧,若是不看见其他人,如何知道‘我’是人?故而有人相,实乃修行第一相。

    但若心无依,若心无相,便是空!

    世间的人性,并非无源,而是源自于他人,见他人相而生我相,见他人的人性而生我性,故而有人相。

    自我也需要依存于他人,若是无他人,便落在空处,若是不能悟空,便会有所索求。

    人性某种程度上源自对于他人的依存,我心依存于他心。

    故而人性独处的时候能够平静,但和他人困于一个狭小的空间时,却忍不住向他人索取,填补心中的虚无。

    有老妇而来,背负大石,她并非需要钱晨所救,而是向钱晨所求。

    所求的,便是钱晨告诉她的那些东西。

    刚刚即便是老妇这般善良的人,心中亦有种种质疑和痴念,原因便是佛门所说为人的八种苦——求不得!

    求不得,并非一心痴念,而是人相本身的空虚。

    越是亲密的关系,越是狭小的空间,人性便越会向着他人索取,或是信任,或是关心,或是理解。

    但往往这些,却是他人不能满足的,便有种种贪痴嗔生,是为……求不得!

    可自己最亲密的人,往往也是塑造自己人性的人。

    人性中的空虚本来就是他们不能给予的,所以人人都向着自己最亲密的人去求他们没有的东西,痛苦也由此而来!

    钱晨这才明白,为什么自己受戒他心通后,却再也没联系燕师兄和两位师妹。

    因为自己的人性也在成长,也在圆满,也在索求一些东西,而这些东西,燕师兄他们能给的已经给了,再索取的不满足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