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云南大乱(1 / 2)

加入书签

云南的改土归流政策,就像一锅煮糊的腊肉——看着香,吃着苦!卫所制度烂得像筛子,地方土司们一个个成了\"地头蛇\",离心倾向比野草长得还快。

普名声这哥们儿,借着平定\"奢安之乱\"(1621-1630年)的东风,偷偷练起了\"肌肉\"。他霸占了滇南要地维摩州(今云南丘北县),活脱脱当起了\"土皇帝\"。明朝官员让他往东,他偏要往西;让他来开会,他直接装聋作哑。更绝的是,他在维摩州修起了\"土围子\",搞得跟个独立王国似的!

崇祯四年初,云南巡抚王伉和黔国公沐天波一拍脑袋:\"咱们给普名声来个'改土归流',把他那块地盘收回来!\"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到掉渣——先是龙在田号称\"兵至漾田\",结果被普名声的\"土着联防队\"轻松团灭;接着吾必奎部跑到阿迷城下,还没开打就\"战略性撤退\",跑得比兔子还快!

三月初八,王伉带着贵州总兵高士杰(主帅)、云南布政使周士昌(监军)杀到,一万七千人的大军浩浩荡荡开进西山。结果呢?两军对峙两个月,愣是没挪半步!

王伉急了,派了个和普名声有交情的庄成去劝降。普名声这老狐狸,表面上摆酒席热情款待,背地里却玩起了\"无间道\"。

酒过三巡,普名声偷偷跟庄成咬耳朵:\"兄弟,我告诉你个秘密——从某箐出兵,保证势如破竹!\"

庄成一拍大腿:\"好嘞!\"扭头就向王伉报告。王伉大喜过望,立马点兵顺着箐道冲锋——\"砰!\"

迎接明军的不是\"势如破竹\",而是普名声精心布置的\"天罗地网\"!云南布政使周士昌带着十三个参将一万七千人马,雄赳赳气昂昂冲进埋伏圈。\"投降吧!\"普名声在山顶上悠哉游哉地看着明军乱作一团。

八月十八日,明军指挥系统彻底崩溃——有的将领被普名声收买,有的部队临阵脱逃,剩下的要么被砍,要么被俘。周士昌和十三个参将全军覆没,活脱脱上演了一出现代版\"羊入虎口\"!

普名声叛乱可不是偶然的\"黑天鹅事件\"——它是明朝边疆治理失效、土司势力坐大的必然结果!这场叛乱就像一面照妖镜,照出了明朝在云南的尴尬处境:改土归流?政策成了\"纸上谈兵\";卫所制度?早烂成了\"马蜂窝\";土司管理?全靠\"关系户\"!

崇祯四年八月十九日,一场堪称\"天谴\"的七级大地震(震源深度10 - 15公里,震中烈度9度)突袭滇中,将本就摇摇欲坠的大明云南统治撕开了一道血淋淋的口子!

当日的昆明城,原本还沉浸在\"平静\"假象中。突然,大地猛烈颤抖起来,仿佛一头被激怒的远古巨兽在疯狂翻滚!

宜良城墙像被巨人推倒的积木般轰然倒塌,官署建筑更是碎成了渣渣。民居更是惨不忍睹,十之八九都成了废墟,老百姓们被埋在瓦砾堆里,哭喊声、求救声交织在一起,宛如人间炼狱。

嵩明州城直接塌陷,仿佛被大地一口吞没。寺庙也未能幸免,一座座庄严的佛堂在地震中轰然倒塌,佛像碎了一地,香火断绝。

昆明城墙出现了巨大的开裂,就像一张张咧开的大嘴,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痛苦。筇竹寺也受损严重,寺庙的屋檐掉落,佛像倾斜,城内数百间房屋瞬间倒塌,尘土飞扬,遮天蔽日。

澄江、陆良、路南(今石林)、曲靖等地都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感,老百姓们惊慌失措地跑出家门,以为世界末日来临。

《崇祯长编》卷四十九记载:\"崇祯四年八月壬申(十九日),云南地震,有声如雷,昼夜不止。\"云南巡抚王伉的奏折更是写满了绝望:\"滇省会城并宜良、嵩明等州县,于八月十九日地大震,城垣衙署倾颓,压死军民甚众。\"

如果说地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