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死牢辩冤(2 / 3)

加入书签

不问行刺之人的罪责,反而问罪于臣,臣实难理解。”

“大胆陆辰!” 不等皇帝开口,一名身着绯色官服的御史立刻出列,厉声呵斥,“你自身罪孽深重,意图谋反,遭人唾弃,有人替天行道刺杀你,实属罪有应得!你不思己过,反而污蔑太子殿下,简直罪该万死!”

陆辰认得此人,名叫张敬之,是萧承煜的铁杆亲信,常年以 “直言敢谏” 为名,实则专门替萧承煜打压异己。

“张御史此言差矣。” 陆辰不慌不忙地反驳,“首先,‘替天行道’四字无从谈起。若臣真有谋逆大罪,陛下自有国法处置,轮不到旁人私下行刺。其次,臣并非污蔑太子殿下,昨夜行刺之人随身携带的玉佩,乃是太子东宫之物,此事大理寺卿李大人可作证。再者,臣想问问张御史,你口口声声说臣意图谋反,不知可有确凿证据?”

张敬之没想到陆辰会如此镇定,还直接将矛头指向证据,愣了一下才道:“证据确凿!你私囤兵器、勾结蛮族,有你麾下将领指证,还有你亲笔写下的谋反密信,难道这些都是假的?”

“哦?张御史说的是王副将和李参军等人的指证?” 陆辰嘴角勾起一抹嘲讽,“那臣倒想问问,这些人如今何在?自从臣被押解回京,他们便被太子殿下‘保护’起来,臣想见一面对质都不可得。这所谓的指证,难道不是太子殿下一手安排,逼他们写下的?”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殿中百官:“再者,所谓的谋反密信,臣根本从未写过。臣在北境多年,与蛮族作战数十次,杀敌无数,蛮族对臣恨之入骨,怎会与臣勾结?那张密信的笔迹,看似与臣相似,实则笔画僵硬,墨色深浅不一,显然是模仿之作。陛下若不信,可传宫中笔迹鉴定官前来,一验便知。”

皇帝眉头微蹙,看向一旁的大理寺卿李嵩:“李嵩,陆辰所言是否属实?密信笔迹可有鉴定?”

李嵩心中一慌,连忙躬身道:“回陛下,密信确实经过鉴定,鉴定官称与陆辰平日笔迹极为相似……”

“极为相似,并非完全一致。” 陆辰立刻打断他,“这便是关键!模仿笔迹之事,江湖上比比皆是。太子殿下只需找一个擅长模仿的人,便能伪造出所谓的密信。而那些指证臣的将领,要么是太子安插在臣身边的眼线,要么是被太子胁迫,他们的证词,又能有几分可信度?”

张敬之见陆辰步步紧逼,连忙转移话题:“就算谋反之事尚有疑点,你暴虐成性、滥杀无辜总是事实吧?三年前你屠灭边境清风寨,寨中三百余口,上至老人下至孩童,无一幸免;去年你因一名士兵迟到,便将其活活打死,还株连其家人;更有甚者,你在封地苛捐杂税,百姓怨声载道,这些难道都是假的?”

这正是陆辰早有准备的部分。他知道,“暴虐” 的名声是原主最大的软肋,也是萧承煜攻击他的主要武器。但他也从原主的记忆中发现,这些所谓的 “暴行”,大多被夸大或歪曲了。

“张御史,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陆辰语气严肃起来,“三年前的清风寨,并非普通村落,而是蛮族安置在边境的情报据点,寨中之人大多是蛮族奸细,多次泄露我军军情,导致我军损失惨重。臣率军围剿,是为了清除内奸,保卫边境安全。所谓‘三百余口无一幸免’,实则是寨中奸细负隅顽抗,我军被迫反击,其中确有无辜百姓伤亡,但绝没有三百之多,这是被有心人夸大其词,用来抹黑臣的名声。”

“至于打死士兵之事,” 他继续说道,“那名士兵并非迟到,而是私通蛮族,泄露了军粮运输路线,导致我军军粮被劫,数千士兵险些饿死。臣按军法处置,杀一儆百,何来‘株连家人’之说?那士兵的家人,臣不仅没有株连,反而按月发放粮饷,赡养其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子女,此事镇北军上下均可作证。”

“还有所谓的‘苛捐杂税’,” 陆辰的声音提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