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想得太多做得太少(2 / 3)

加入书签

送去毓庆宫。

今儿一早,又传令礼部和内务府尽快把太子妃人选的名单初拟一份来,梁九功这才反应过来,万岁爷这是被赫舍里这个姓勾起了旧情,终于又要开始替太子操心太子妃的事。

要说给太子娶太子妃的事,前前后后已经折腾过两轮了。

第一次早在五年前大选的时候就传出过风声,当时待选的秀女和八旗各大世家都闻风而动,上上下下找关系送银子打听消息的多了去了。

毕竟万岁爷再是正当壮年,后宫里也已经有不少妃嫔了,更不用说几乎每年没断过出生的皇子皇女。

送女儿进后宫不是不好,只是比起还空悬着的太子妃之位,哪个位子更稀罕自然不言而喻。

清朝入关之前是八旗共治,八旗旗主和率部归附的各大世家在归附之前都有各自的领地和部众。

这些人入关之后权利虽被一步步削弱,但入关至今还不满五十年。

老人们活着的还有,家底子也早不到败干净的时候,便是早已大权在握的康熙也不可能半点不顾及他们的感受。

当时有不少旗主重臣想法子往宫里来,这些人家祖上要么是国主要么是领主,再不然就是跟着打进关有从龙之功的。

说是来给万岁爷请安,但心里憋的什么意思傻子也知道啊。

第一次选太子妃,大家伙都卯足了劲儿,连带负责选秀的几个主事嬷嬷都跟着发了一笔小财。

但最后这事却不了了之没了下文,选秀的结果出来,进宫的有被赐婚的也有,只有太子连个格格侍妾都没分到。

不过那时候太子还小,才十二岁。

要给十二岁的太子选太子妃,太子妃的年岁只能更小,十来岁的小孩儿都看不出到底是个什么性子,是有点困难。

所以当时不管是八旗还是朝廷众臣,亦或是太子都觉得没定下就没定下,算不得什么大事。

后来太子从乾清宫搬到毓庆宫独住,毓庆宫里也有了几个侍妾了,给太子选太子妃的事就又重新被摆到台面上来。

两年前太子十五,正好又碰上选秀,这一次大家伙都觉着万岁爷该把太子妃定下来了。

毕竟一年前大阿哥胤禔已经娶了嫡福晋伊尔根觉罗氏,还生下了皇长孙女,这可是孙子辈儿里的头一个,为此万岁爷和太后都赏了不少好东西给胤禔。

但选了一溜够,太子妃的人选还是没能定下来,倒是把董鄂氏指给了当年才十二岁的三阿哥胤祉。

董鄂氏出生大族,祖上何和礼是开国五大臣之一,阿玛彭春承袭一等公,满洲正红旗都统,曾作为统帅打赢过雅克萨之战,如今正领着火器营,是正儿八经的肱骨重臣。

这样的出身家世,说实在的就是挑了她做太子妃也不是不可,偏偏皇上却把董鄂氏指给了胤祉。

为此荣妃马佳氏高兴得把早年间的琴都给找出来,等康熙往钟粹宫来的时候,还专门给康熙弹了一曲。

荣妃进宫很早,算起来该是万岁爷的第一个女人。

早年间陆陆续续生了五子一女,留下来的却只有荣宪公主和三阿哥胤祉。

荣宪公主排行第三,不过前面两个皇女早夭,所以她才是实际意义上的皇长女。

前几年万岁爷把荣宪指婚给了蒙古的札萨克多罗郡王乌尔衮,现在又给胤祉定下了董鄂氏的姑娘,早就跟康熙没那档子事的荣妃,可算是殷勤了一把。

对此,已经有了侍妾的胤礽看在眼里,心里要说半点不着急都没有那是纯属骗人。

毕竟自己这个储君有没有太子妃,对于天下来说可太重要了。

朝堂上的政事自己不过旁听,出了乾清宫自己跟哪个官员都从不曾有明面上的往来。

那如何才能让天下安心,让自己这个太子之位坐得更稳当,就只能是赶紧迎娶一个家世人品才貌都能担得起母仪天下的太子妃,最好再生一个阿哥,到时候整个天下哪怕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