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人事如棋(1 / 3)

加入书签

省委常委会的肃杀决议如同一把无形的犁铧,开始在江东大地的深层土壤中翻搅。风暴过后,尘埃尚未落定,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审视的气息。王磊深知,制度的修复固然重要,但最终落地生根、焕发生机,关键在人。政治生态的重塑,核心是干部队伍的再造。

省纪委监委牵头成立的联合审查组,进驻省发改委、科技厅等核心部门,工作方式却并非疾风骤雨。组长是省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李卫国,素以严谨缜密、不怒自威着称。他召集徐建国、赵明远、钱明东等人分管过的处室负责人谈话,语气沉缓却字字千钧:

“同志们,组织派我们来,不是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而是要厘清问题、划清界限、轻装上阵。徐建国等人的问题,是他们的个人行为,不代表整个处室、整个系统!但前提是,每个人都必须如实、彻底地向组织说明自己了解的情况,特别是经手过的项目、接触过的人、参与过的决策过程。主动讲清,就是忠诚;心存侥幸,就是辜负组织的信任!”

这番话,既是警示,也是定心丸。审查组的办公室彻夜灯火通明,谈话记录堆积如山。许多干部经历了最初的惶恐后,开始放下包袱,主动提供线索,协助梳理徐系人马多年来在重大项目审批、资金拨付、政策倾斜上留下的暗线。一些曾被徐建国打压、边缘化的业务骨干,也被重新启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内部视角,成为刺破迷雾的利刃。肃清流毒的过程,在剥离腐肉的同时,也正悄然发掘着被掩埋的金子。

北江工业区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的成功经验,被王磊视为“安全与发展双轮驱动”的生动样板。他力排众议,在省委组织部酝酿省发改委副主任人选的关键时刻,提议由北江市委书记陈刚接任此职。

消息传出,引起不小波澜。陈刚虽在地方干得出色,但毕竟长期在地方工作,缺乏省直宏观部门的经验。有人私下议论,这是否操之过急?是否过于看重其“安全优先”的标签?

王磊在书记办公会上态度鲜明:“陈刚同志在北江的实践,证明了他有魄力、有办法,能把中央和省委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战略意图,扎扎实实转化为基层生产力,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省发改委需要这样的干部,把这种‘安全基因’内化为制度设计,在全省铺开!经验可以积累,但这份在实践中锤炼出来的清醒和担当,难能可贵!”

最终,陈刚的任命在省委常委会上顺利通过。王磊亲自找他谈话:

“陈刚同志,让你挑这副担子,压力不小。发改委是全省经济运行的‘总枢纽’,也是各种利益诉求交汇的‘风暴眼’。北江的经验很好,但省里的局面更复杂。你的任务,一是要尽快熟悉全局,把好政策制定的安全关,把北江的‘磐石’经验制度化、推广开;二是要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安全不是枷锁,而是高质量发展的护城河!省委给你撑腰,放手去干!”

陈刚神情凝重,目光坚定:“王书记,我明白!请省委放心,我一定尽快进入角色,守牢安全底线,激发创新活力,绝不让江东的发展列车在安全问题上脱轨!”

---

省科技厅“国际科研合作合规服务中心”正式挂牌。首任中心主任由安全评估委员会的一位资深专家兼任,而张明远教授则作为首席咨询顾问,名字赫然在列。中心成立的第一次协调会,气氛却有些微妙。几位高校科研处的负责人和部分海归学者代表坐在下面,看着台上科技厅安全审查处那位以“铁面”着称的处长也在中心兼职,心里不免打鼓。

孙斌亲自到场主持。他没有长篇大论,而是直接播放了一段经过脱敏处理的视频——正是张明远团队与mIt合作项目,在安全评估过程中,双方就数据边界、成果归属、人员背景审查等关键环节进行坦诚沟通、反复磋商、最终达成合规协议的全过程记录。

视频放完,孙斌环视会场:“大家看到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