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安置房的褶皱(2 / 3)

加入书签

也是我们矿上的定海神针。

安置房建设,安全是底线!

质量安全,施工安全,一样都不能放松!

你的监督指导,至关重要啊!

有什么情况,随时跟我,跟铁山同志沟通!”

王磊只是微微颔,镜片后的目光平静无波,没有多余的话。

郑毅的表演,他看在眼里。

这安置房项目,与其说是关怀,不如说是一个巨大的诱饵,一个重新编织权力网络、转移视线、甚至漂白某些东西的绝佳机会。

在赵立春风暴的余波中,在旧账被清算的真空期,没有什么比一个打着“抚恤矿工”

旗号的大工程更能名正言顺地调动资源、分配利益了。

特派专员办公室。

窗台上的虎皮兰依旧挺立,叶片在阳光下泛着油绿的光泽。

王磊没有看郑毅送来的安置房项目规划书。

他的目光落在桌面上摊开的几份文件上。

一份是孙强送来的最新井下监测报告:西三崩塌区域应力趋于稳定,但核心区依旧危险,复勘工作困难重重。

那份被深埋的“穿山甲”

罪证,短期内无法重见天日。

另一份,是省纪委工作组来的情况通报:赵立春案牵涉面广,深挖细查仍在进行,但短期内难以直接触及长山矿的具体人和事。

工作组重心已部分转向其他关联领域。

还有一份,是矿务局工会提交的、关于“11·7”

矿难及西三事故遇难、伤残矿工家庭现状的走访汇总报告。

报告里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破碎的家庭、一双双无助的眼睛、一声声对“安置”

的期盼。

王磊的手指,无意识地拂过报告上那些名字。

张桂芬,老林的遗孀,住在矿区边缘漏雨的平房里。

李三娃的爹,在西三冒顶中砸断了腿,失去了工作能力,医药费报销拖了大半年…还有更多默默无闻的名字,在巨大的伤痛和生活的重压下艰难喘息。

郑毅口中的“关怀”

,对他们而言,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房子,是活下去的希望。

就在这时,办公室门被轻轻敲响。

进来的是矿务局工会负责走访工作的老干事刘大姐,一个五十多岁、风风火火的女人。

她脸上带着忧色,手里拿着一叠厚厚的、按着手印的纸。

“王专员,没打扰您吧?”

刘大姐声音压得很低,带着一丝紧张,“有…有点情况,我觉得…得跟您反映一下。”

“刘大姐,请坐。”

王磊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刘大姐没坐,把手里那叠纸放在王磊桌上:“这是最近走访那些遇难、伤残矿工家庭,他们签的‘安置意向确认书’…按局里要求,统计他们是要房还是要钱补偿…”

她顿了顿,脸上露出愤懑,“可…可不少家属跟我反映,这两天…有人私下找他们谈话了!”

“谈话?”

王磊目光一凝。

“嗯!”

刘大姐用力点头,“不是我们工会的人!

也不是街道的!

那些人…说话很客气,但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劝他们选‘一次性货币补偿’,别要安置房!

说什么安置房在南坡,离矿区远,生活不方便,孩子上学难…又说建房周期长,变数多,不如拿钱实在,想买哪里买哪里…甚至…甚至暗示,选了要房的,以后局里有什么帮扶政策,可能就轮不上了…”

王磊的眼神瞬间冷了下来。

这手段,太熟悉了!

软硬兼施,分化瓦解!

利用矿工家属信息不对称和弱势地位,诱使他们放弃未来更稳定、价值更高的安置房产权,选择看似“实在”

但极易被消耗、被盘剥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