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英雄未必年少少年未必不能扛鼎(1 / 2)
灵柩所至,万人空巷。
百姓跪伏于道,唯闻啜泣之声不绝于耳。
人群中,一名满脸疤痕的老兵望着那灵柩,身躯剧烈颤抖,猛然扑倒在地,放声痛哭。
他曾听闻亲子战死沙场亦未曾落泪,今日却在白起灵前泣不成声,老泪纵横。
他泪眼模糊地望向前方行走的嬴政与扶苏,喃喃低语:“大将军啊,您的一生,值了。”
“我大秦有此君,有此储君!”
“这山河,终不负您当年誓愿!”
君王亲迎,太子执礼,百官随行。
如此尊荣,普天之下,何人能及?
唯我大秦可为之!
这一年,咸阳寒冬格外凛冽。
家家户户摘下红灯笼,撕去春联,换上白纸挽联。
冰霰夹雪,敲打屋瓦,如细鼓轻擂,自远而近,一声声,一叩叩。
当白起死讯随灵柩入城,整座咸阳陷入死寂。
老人拄杖而出,孩童牵母之手,争相目睹那具由君王引路、太子护送的灵柩。
不过一个时辰,全城再无笑语。
不见红绸,不见锣鼓。
满城素缟,尽悬白灯。
这座帝国的心脏,为一人披麻戴孝。
咸阳的主街一路通向秦宫,道路两旁尽是素白旗帜。
百姓与官吏皆身着粗麻丧服,为白起送行。
尤以军中老兵最为动容,许多人泪流满面,哽咽难言。
待白起灵柩安放妥当后,嬴政携扶苏返回宫殿。
行宫大殿内寒意凛冽。
嬴政平日不喜取暖,认为暖室易使人意志松懈。
他宁愿在冷风中批阅奏章,借寒意保持清醒。
但扶苏到来之后,他命宦官点燃地龙与铜炉。
不多时,殿中暖意融融,宛如初春。
“瘦了许多,军中日子不易吧?”
嬴政凝视扶苏,缓缓开口。
许久未见,扶苏身形更显清癯。
本就修长俊朗,如今披上太监递来的狐裘,反倒添了几分山野隐士之气,不似宫中储君。
这正是苦旅留下的痕迹——连骨子里的贵气都被风霜磨去。
“活着的人能享余年,死去的只能归于泥土。
我尚存于世,已是万幸。”
扶苏望着跳跃的炉火,声音低缓。
他并不觉自己受了多少苦难。
能够归来已是天恩,多少同袍埋骨边关,仅剩一把灰烬随棺返乡。
嬴政轻轻颔,继而言道:“白起之事,寡人已悉数知晓。”
“孙膑乃奇才,不可因其策而生怨。
此人可用,且当重用。”
孙膑一计定乾坤,扭转秦宋之战局。
代价不过白起与十余万将士。
“儿臣懂得,父王未免过虑,岂会执迷于此。”
扶苏苦笑,眼神幽深。
“只是心中终难安——我大秦负了武安君。”
对白起的亏欠,始终压在他心头。
那人一生为秦征战,至死无子嗣承嗣,忠魂孤寂。
怎能无愧?
嬴政自然明白其意,便道:“寡人已决意,将白起遗体葬入朕陵寝之中。
百年之后,与其同穴而眠。”
语调平淡如常。
可此言一出,扶苏震惊不已。
古来帝王之侧,即便王后亦难得共墓同室。
嬴政竟将此等尊荣赋予一位将军!
察觉扶苏神色异样,嬴政微微一笑:“武安君曾言,若有酆都地狱,愿召旧部,再斩阎罗。”
“他日寡人赴黄泉,若无良将随行,何以统兵破幽?”
这话似戏谑,实则深情。
扶苏懂了。
让白起与君王同陵,是前所未有的荣耀,史册无先。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