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北上南下三十万大军的命运(1 / 2)

加入书签

“赢了……吗?”

项羽听见周围呐喊,浑身紧绷的神经骤然松弛。

他满身是血,面容模糊,却仍勉强回头,望向身后的武安城。

恍惚间,他仿佛看见城楼之上站着一位白老者,正对着他微微一笑。

他想回应,嘴角刚动,便重重倒下,再无知觉。

曹彬攻武安,终以败北告终。

双方皆付出了难以估量的代价。

秦十三万守军,仅余数千残卒。

大将军白起,这位大秦的战神,在战火中病逝,陨落在城破之前。

而宋军更惨,五十万大军溃散,逃出生天者不过十余万,曹彬亲生儿子亦战死沙场。

最令人扼腕的是——付出如此代价,依旧未能踏足秦国半步。

一座孤城,在四倍敌军围攻之下,硬生生撑到了最后一刻。

武安,成了不可攻克的象征。

与此同时,孟珙与曹彬分兵并进。

当曹彬率主力西进攻秦时,孟珙则领兵直扑王都。

昼夜疾行,十日便穿越燕云十六州,抵达淮北道,距离汴京仅十余日路程。

可就在他刚刚扎营之际,急报传来——

汴京失守!

秦军已破城而入。

除三王子赵慎侥幸逃脱外,其余皇室成员尽数遭屠,扶苏下令斩尽杀绝。

连宋王赵构,也被俘北上。

但这还不是全部。

更大的风暴,正在逼近。

边境再度传来噩耗。

中军帐内,气氛凝重。

此前接到汴梁失守的消息后,孟珙便下令全军止步。

原本他们疾行北上,意在解汴梁之围,可如今城池已陷,赵构被俘,局势骤变。

真正让孟珙迟迟无法决断的,却是另一则自南境传来的急报。

元国由四大汗国构成,疆域如弧形环抱中原。

宋国南部边境正面对其中之一,历来由大将狄青镇守,统兵三十万,扼守要冲。

多年来,因宋国兵精粮足,元汗国始终未敢轻举妄动。

然而,自从秦宋战事爆,南方元军便频频调动,骑兵巡弋边界,斥候深入宋境,显有北进之意。

狄青察觉异动,立即飞书告急,请求增援,以防敌军趁虚而入。

此时,宋国主力尽聚燕云之地,此信遂直送前线,落入孟珙之手。

眼下,他面前横着两条路。

其一,挥师北上,直逼汴京,与秦军决战,夺回赵构。

其二,放弃北进,转道南下,驰援边关,稳住江南根基。

军中将领各执一词,争执不休。

“必须杀回汴京!

陛下身陷敌手,岂能坐视?”

“陛下安危系于一线,退缩即是背叛!”

“谁说要退?是权衡利害!

若元军趁机南下,国将不国!”

“就算击溃秦军,也未必能救出陛下……秦人定会以帝为人质。”

“懦夫之言!

贪生畏战,还披甲执锐作甚?”

“放肆!

我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时,你尚在母怀!

你说我不忠?”

“三王子已护往江南道,若此地三十万将士尽没,大宋再无翻身之力!”

“那陛下呢?难道弃之不顾?”

帐中喧沸,怒目相向。

主战者誓要北伐,救君于水火,但此举等于无视南境危机,一旦元军压境,后果不堪设想。

况且秦军挟持赵构,宋军投鼠忌器,胜负难料。

主守者力主南归,保江山社稷为先。

既要护卫年幼储君,亦要防备元国铁骑长驱直入。

但如此一来,等同于舍弃赵构,拱手让出江北大片疆土,国战即败。

抉择如刀悬顶。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