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若山河破碎荣华又有何意义(2 / 3)

加入书签

这话分明是设下难题。

即兴赋诗,何其不易?

可赵构就是要逼他当场动笔——你不是天下称奇的状元郎吗?既自负文采,那就当场证之!

若不能成句,便废你“状元”

之名,斥你徒有虚名!

话音落下,满殿寂静。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于辛弃疾一人身上,屏息以待。

范仲淹与孟珙眉头微皱,心中不忍,却深知此时不宜插言。

辛弃疾伫立原地,良久未语,心底一声轻叹后,终于启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酒醉之中,挑亮灯火细观长剑;梦魂归来,耳畔响起连绵不断的军号之声。

诗句出口,范仲淹与欧阳修眼神微动,轻轻颔。

许多大臣亦为之一震,心绪难平。

辛弃疾静立殿中,双眼轻合,思绪似已飘向遥远的边关荒漠。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幸华未生!”

烤肉分与将士,琴音奏起北地悲歌。

那是秋日沙场集结兵马的壮景!

战马疾驰如电,弓弦震响若雷,箭矢破空而出。

我愿为君主平定江山,成就千秋伟业,博得不朽之名。

所幸两鬓尚黑,年华正盛。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字字如锤击铁。

当吟至“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时,众人仿佛看见铁骑奔涌、箭雨横飞的战场厮杀。

待到“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出口,满殿文武皆心潮澎湃,热血上涌。

“好诗!”

欧阳修率先开口,语气由衷赞叹。

他望向辛弃疾的眼神里,既有敬佩,也有怅然。

敬的是此人胸中才情如江河奔涌。

怅的是这般人物竟舍庙堂而赴戎机。

殿中文官们无不颔动容。

一词罢,四座皆服。

何等雄浑气魄,何等豪情万丈!

诗毕,辛弃疾转身面向赵构,深施一礼:“臣承陛下亲点为状元,此恩重于山岳。”

“臣生于燕云儒州,今故土沦于秦人之手,唯有执戈从军,以报陛下知遇,以酬大宋养育。”

“纵死疆场,裹尸而还,亦无所憾!”

言语恳切,毫无矫饰。

赵构凝视良久,眼中掠过一丝难明的情绪,终是轻轻点头。

“辛三元忠义可嘉。”

“既怀此志,寡人便祝你旗开得胜,随孟帅光复燕云!”

说罢,神色温和。

辛弃疾再次叩谢恩。

大朝会就此落幕。

今日议程本就围绕征伐燕云十六州展开,部署军力,宣示国策,别无他务。

退朝之后,孟珙与辛弃疾并肩出宫,前后而行。

行至中途,孟珙放慢脚步,侧身笑道:“你从未上阵,怎写出那般逼真的战场景象?”

“‘赢得生前身后名’——若留朝中,功名岂不更易得?”

他对辛弃疾确有赏识之意。

只是如此文采,投身刀剑之间,终究令人惋惜。

“铁马冰河入梦来啊……”

辛弃疾低语一句,抬眼直视前方,“大帅,此战对秦,我军绝不可轻敌。”

“大宋的安稳已岌岌可危,秦国早已今非昔比。

若此战落败,秦势必席卷天下,我朝恐难自保。”

“这话或许激烈,却是我心中所想,也是我弃笔从戎的根本缘由。”

“纵然能在庙堂步步高升,可若山河破碎,荣华又有何意义?”

辛弃疾早早就察觉到秦国悄然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