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闻所未闻甲乙两卷(1 / 2)
消息传出后,扶苏的声望如烈火烹油,朝野上下议论纷纷。
此次科举不仅面向秦国本土士人,更向燕云十六州原属宋国的学子开放。
秦国士子无不振奋,而彼地文人群体却反应冷淡。
宋国早有科举之制,且风气鼎盛,文人士大夫地位尊崇。
相较之下,秦人素以武力见长,在中原诸国眼中近乎粗野。
如今这等“赳赳老秦”
竟也要设科取士、效仿儒礼,怎能不令人心生诧异?
但惊异之中,也悄然泛起波澜。
宋国每届科考皆高手云集,竞争激烈至极。
如今秦国另立考场,或许反是一条新路?
再者,燕云之地已归秦土,他们也无法再赴宋境应试。
于是不少人开始盘算:是否该前往咸阳一搏?博个出身,入秦廷为官也未尝不可。
虽言借鉴唐宋旧制,扶苏却无意全然照搬。
他花去月余时间,亲手拟定一套全新科考方案,并亲自命制试题。
随后,将草案连同试卷交予张仪、卫鞅等人参详。
“此乃殿下亲笔所出?”
张仪看着案上厚厚一叠纸,语气微震,目光中满是探究。
卫鞅早已取过一份试卷细览,才读数行,眉头便轻轻一动,眼神渐变。
李斯等人见状,亦相继翻阅。
片刻后,众人面面相觑,神情复杂。
此前他们也为拟题费尽心思,四处打探唐宋历届考题,力求稳妥合度。
可扶苏这份卷子——全然脱常轨!
闻所未闻!
其分科即令人耳目一新:《刑律》《数算》《工冶》《兵法》四门并立,摒弃传统墨义、诗赋之类。
每题标注分数,总计百分,评分明晰如律令。
内容更是前所未有。
仅看《刑律》题,便令人愕然:
【第一题:风雨交加之夜,一歹徒闯民宅行劫,主人觉察,凶犯遁逃。
次日官府捕得此人,依律当如何处置?请据秦法条文析之。
】
“这……”
李斯愣在原地,嘴巴微张,眼神茫然。
他自认心思缜密,才思敏捷,可面对这张卷子,竟毫无头绪。
那题中所言,主人携乡人冒雨追贼,至城中破庙,擒得三人:一壮汉,气势汹汹;一无赖,行踪不定;一云游僧,静坐不语。
三人衣物皆干。
案情扑朔,无法断定真凶,遂押送衙门。
县令只一眼,便识破奸邪。
“是谁?”
苏秦低声道:“市井之徒最易作乱,恐怕是那无赖。”
扶苏轻笑,不置一词。
“是僧人。”
卫鞅忽然开口,语气冷峻。
众人侧目。
“当夜暴雨倾盆,凡外出者必浑身湿透。
衣可换,难干。
此人根尚湿却无,显系削伪装。
真贼必曾淋雨,而此僧非但衣干,连也无——分明是事后乔装。”
话音落下,众人才觉脊背凉。
原来如此。
但这仅是开篇第一问,后文愈诡谲。
第二题写道:【某男母丧,吊唁席间见一女子,心生爱慕。
礼毕,竟将亲姐杀害。
问其动机。
】
众人面面相觑。
荒诞不经!
又有一题列于《数算》卷中:
【一家有二子,已知其一为男,另一亦为男之概率几何?】
再一道:
【买猪八两,售九两;复以十两购回,十一两转卖他人。
共盈几何?】
数字往复,看似简单,细思则迷。
《兵法》一科更为棘手。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