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宋廷钦差入城(1 / 2)

加入书签

圣旨已定。

此前赵构已密令孟珙调兵入京,准备接手燕云局势。

石敬瑭与潘美留驻已无必要。

此令一出,王安心头稍安,秦桧却面色骤变。

表面看,岳飞遭贬,实则影响甚微。

接任者韩世忠,与岳飞同袍多年,共历沙场生死,情同手足。

兵权交接,如同仍在岳飞体系之内。

反观石敬瑭,处罚极重——

不仅削去节度使高位,更被勒令返京受审。

单是“守土不力”

一条,便足以断送前程。

再加“弃城而逃”

之名,一旦查实,永无翻身之日。

宋人看重“气节”

,视之如命。

若石敬瑭死守幽州,即便战至最后一息,身死城破,朝廷也会追封厚葬,青史留名。

可他弃城而走,背负的便是千古骂名。

纵然后来他在蓟州率军抵抗,也无法洗净这一污迹。

只因金辽联军入主幽州后大开杀戒,血洗全城,百姓惨遭屠戮。

而这一切,皆因守将不在,城防空虚所致。

他的退却,表面看是避敌锋芒;实则被视为畏死苟活,置黎民于水火而不顾。

“陛下,这般处置,是否过严?”

秦桧低声开口。

赵构未语,仅斜目一瞥,寒意逼人。

那一眼中没有怒色,却比雷霆更令人心悸。

秦桧顿时噤声,垂低头,额角微凉。

他深知,自己今日地位,并非独独出于才干,而是仰赖君王恩宠。

一言错出,便可能万劫不复。

“哼。”

赵构收回视线,不再看他。

对岳飞与石敬瑭的不同对待,自有其深意。

岳飞虽违令出兵,但所为乃护国卫民,顺应民心。

若重惩,恐失天下人之心,动摇根基。

故略施小罚,以示规矩,实则保全其名。

而石敬瑭不同。

此人镇守燕云多年,手握重兵,久居边地,早已成尾大不掉之势。

赵构本就心存忌惮。

此次借败责之机,正好削其权柄,收归中央。

不仅清除隐患,还可借此震慑朝中其他藩镇。

更关键的是,敲打秦桧。

此人近年来倚仗圣眷,行事跋扈,竟敢擅闯禁宫,逾越礼制。

赵构岂能容之?

于是借石敬瑭之事立威,明罚暗儆,既整肃纲纪,又平衡百官势力。

此等权谋,非寻常帝王所能驾驭。

赵构不动声色之间,已将朝局牢牢掌控。

群臣各安其位,不敢妄动。

正因如此,哪怕他常年不理政务,朝堂依旧井然有序,国势日盛。

“诏书拟。”

“此事不宜拖延。”

赵构拂袖起身,语气冷淡。

他要尽快结束这场风波,派遣亲信接管燕云,彻底肃清旧党影响。

众臣领旨,无人敢言。

随即,赵构转身离去,步履沉稳,背影凛然。

身后大殿内,众人悄然松了口气。

燕云战事已然落幕。

所谓战事,即指金与契丹联手南侵之举。

两国倾四十万大军而来,气势汹汹,意图一举吞并北方屏障。

然岳飞统三十万宋军迎敌,于幽蓟之间设伏反击,斩无数。

敌军溃败,生还者不足半数,残部仓皇北逃,沿途尸骨遍野,元气大伤。

其惨败之因,除战术失误外,更在于屠城暴行激怒三军。

当岳飞目睹幽州焦土、百姓横尸街头,怒不可遏,下令全军死战,不留降俘。

那一战,血染山河,终将外寇逐出中原。

每次战事结束,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