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汴京的天空阴云密布(1 / 2)
起初街野百姓不信,继而惊惧,最后化作滔天怒潮。
街头巷尾皆是议论之声,茶楼酒肆充斥着咒骂与哀叹。
尤其那些自诩清流的文人学子,言辞最为激烈。
他们曾挥毫写诗赞颂杨业“抬棺出征,忠烈无双”
,如今笔锋一转,字字如刀,称其“丧师辱国,罪不容诛”
。
人情冷暖,常随胜负流转。
风光时万人拥戴,落魄后千夫所指。
仍有少数人坚信杨业并非庸将,然多数已视其为祸乱根源。
民间呼声渐起,要求将其问斩,以慰亡魂、安民心。
朝野上下,舆情沸腾。
皇宫深处,气氛更为凝重。
赵构立于殿中,面色铁青,手中奏折摔落在地。
“十三万!
整整十三万精锐啊!”
“中原上国,竟被秦一举击溃,颜面何存!”
“杨业——你负我大宋列祖列宗!”
御书房内一片狼藉。
瓷器碎裂声接连响起,名画古籍散落满地。
怒意如火,烧尽理智。
他痛心疾,不仅因兵力折损,更因这场败仗来得毫无预兆,且败得极其屈辱。
昔日威震四海的大宋,竟在世人面前低头。
殿中文武百官垂肃立,无人敢言。
庞太师静立群臣之中,面容沉稳,内心却波澜翻涌。
杨业战败,早在他预料之中。
但他未曾想到,竟是这般彻底的溃败——十三万大军灰飞烟灭,几乎未留下任何反击之力。
这份损失,足以动摇国本。
更令他不满的是:杨业本人幸免于难,仅六子阵亡沙场。
生死之间,忠勇与否,世人未必分明,但结果摆在眼前,谁还能替他辩解?
风已起,雨欲来。
汴京的天空,阴云密布。
倘若杨业是在战场上壮烈殉国,那这场战役的代价或许尚可承受。
庞太师随即向前一步,朗声道:“陛下,云州之战大败,主帅杨业难辞其咎!”
“据守将潘美所报,杨业诸子多次无视军令,擅自出兵,致使战局崩坏,伤亡惨重。”
“臣请革去杨业统帅之职,押返京城治罪。
其子亦当依律惩处,以正军法!”
他言辞凛然,语气中毫无回旋余地。
这番话刚落,秦桧紧接着附和道:“陛下,岳飞亦有不可推卸之责。”
“云州前线原仅有王翦所率十余万步军,然交战之际,竟突现秦国铁鹰骑兵三万,直击我军侧后!”
“铁鹰军本驻雁门关外,却悄然驰援云州。
如此大规模调动,岳飞竟未察觉,更无一纸军情上报,实为严重失职!”
二人一唱一和,立于朝堂中央。
一人指向杨业兵败之罪,一人追究岳飞漏报之过。
两项指控皆非空穴来风,每一项都足以问斩。
尤其在当前战局溃退的背景下,更是雪上加霜。
满殿文武默然侧目,心知这是趁势打压之举。
可他们所陈之事,桩桩件件皆有据可查,难以轻易驳回。
先说岳飞。
宋军之所以在平原决战中惨败,关键就在于那支突然出现的秦国铁骑。
铁鹰军素来镇守雁门关外,踪迹分明,却在战事爆时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战场。
整整三万精锐骑兵无声转移,堪称惊人。
哪怕只是一小股骑兵异动,边防也应有所警觉。
可岳飞自始至终未任何预警,甚至连敌军已离防区都未曾察觉。
无论出于何因,此乃重大疏失。
至于杨业,败军之罪早已板上钉钉。
纵使朝廷曾下令主动出击,甚至圣意亲允征伐,但战败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