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区区五十万秦军有何可惧(1 / 2)
“陛下,微臣认为当前最稳妥之策便是立即调兵增援,切不可小觑秦国的意图。”
此言一出,众臣纷纷侧目,目光中透着疑惑与不解。
先前庞太师还断言秦国不足为虑,如今怎又出此言?
赵构略一沉吟,缓缓问道:“依太师之见,何人堪当此任?”
身为赵构的启蒙恩师,庞太师一向深受敬重与信赖。
“微臣以为,杨业将军最为合适。”
庞太师语气郑重,“杨家世代受陛下恩泽,今外敌犯境,正应挺身而出,报效朝廷。”
听闻此言,朝中诸臣心中顿时明了——庞太师此言,别有用心。
杨业年逾花甲,数年前才辞官归养。
如今再请其出山,众人皆知其意在借刀杀人。
赵构也并非不明就里之人,眉头微皱,说道:“杨将军年岁已高,若令其再度披挂上阵,岂不令人以为朕不念旧情?”
“大宋武将济济,朕只是难以定夺人选。”
“陛下,秦国此次派出的是白起、王翦、蒙武等当世名将。”
庞太师神色凝重,“岳飞、韩世忠虽有将才,但尚欠火候。
狄青、吴瑜正守宋元边境,一时无法抽身,曹家二将亦在外镇守。”
“眼下能迅奔赴边关者,唯有杨业将军。”
“他虽年迈,却久经沙场,经验老到。
更兼七子皆为良将,若能父子齐上,必能稳住战局。”
赵构听后,心中已有衡量。
确实,杨业并非最佳人选,却是最快能用之人。
白起年过七旬,仍领军作战,相比之下,杨业并不逊色。
于是,赵构颔应允:“太师所言极是。”
“传旨,封杨业为平西大元帅,统帅三军,即日点兵四十万,赴边御敌!”
随即,赵构赐下金银绸缎、车马仪仗,以示恩宠。
杨业已退隐多年,此刻重披战袍,朝廷自当厚待。
“陛下英明!”
庞太师拱手高呼,面上掩不住喜色。
群臣默然不语,冷眼以对。
他们虽心知太师之意不在救边,而在借战除敌,但权衡之下,此策确为当前最优。
既不损国,亦不损己,自然无人开口反对。
朝廷内部的争斗由来已久,能在朝堂立足者,皆非等闲之辈。
没人愿意为了与己无关之事出头,招惹麻烦。
边境告急之事暂告一段落。
赵构忽然想起一事,目光转向秦桧,沉声问道:“唐国那边有什么动静?”
此前他遣使赴唐,向李世民赠送厚礼,实为试探唐国对宋秦战局的态度。
“陛下,唐国并未直接出兵援助秦国,但在边境集结了兵力,约二十万人。”
秦桧低眉顺眼地禀报。
赵构脸色骤然阴沉,冷声道:“想坐山观虎斗?李世民倒是算计得精。”
他立刻便明白了唐国的意图。
李世民不会贸然为秦国出兵攻宋,但也不会毫无动作。
坐观秦宋相争,对唐最为有利。
但赵构岂会让唐国有此良机?宋军必将在最短时间内击溃秦军!
“机关弩匣已制多少?”
赵构又转头问向范仲淹。
近来宋国倾尽全力打造机关弩匣,此物将成为对抗秦军的利器!
“目前已制成一万只。”
范仲淹略带痛惜地回答。
赵构闻言双目一亮,终于露出笑意,朗声道:“全部调往前线!”
“五十万大军……寡人倒要看看秦军有多少人能逃过机关弩匣的杀伤!”
一万具机关弩匣,让赵构信心倍增。
他已迫不及待,想要看到秦军被屠杀的场面。
……
关于出兵驰援边境的任命,赵构在朝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