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大周王朝周幽皇(1 / 2)
镐京,是大周王朝的都城。
早在周文王时代,便将国都从岐周迁至此地,至今已有数百年。
中原战火不断,说到底,还是大周皇室式微。
皇权难以号令诸侯,哪怕下令,也无人执行。
时间一久,大周皇室成了一个名存实亡的象征。
皇位更替至今,传到周幽皇手中,大周实际控制的疆域与人口,早已不如中原五国。
秦、汉、唐、宋、明,这五国之中,任何一国都能轻易灭掉大周。
可五国之间利益交错,彼此牵制。
若哪一国贸然出手,便会遭其余四国联合讨伐。
久而久之,大周不仅保住了象征意义,还成了五国争斗之间的缓冲地带。
至少表面上,五国之王仍是周幽皇的臣子。
至于每年的朝贡,早已不如大周鼎盛之时,只是走个过场,意思一下。
在镐京城中心,坐落着一座座宏伟的宫殿。
宫殿之大、之壮观、之奢华,远五国国都。
这便是大周皇室的皇宫。
皇宫前,有一座巨大的广场。
广场之上,九座青铜鼎巍然矗立。
得九鼎者,得天下。
这九鼎,便是大周皇权的象征!
五国之中,无人不觊觎九鼎,想要借以彰显正统,甚至取而代之。
十年前,正值壮年的汉王刘彻,曾试探性地向周幽皇提出取鼎之事。
周幽皇震怒,但忌惮汉国势力,不敢直接拒绝。
于是当众宣布:谁能令四方异族臣服,便将九鼎相赠。
刘彻听后,无法强求,只能作罢,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但从那时起,大周皇室的威望便一落千丈。
五国更加不把周皇室放在眼里,只将周幽皇视为一个傀儡。
在恢弘的大周皇宫中轴线上,有一座宫殿。
那是周幽皇平日处理政务的地方。
宫殿深处,悠远的雅乐回荡四方。
一列列青铜编钟整齐排列,乐师们神情从容,奏响庄重乐章。
舞者们随音律翩翩起舞,姿态典雅,步履轻盈。
大周帝国以礼为纲,以乐化民。
编钟所奏之音,庄重而和谐,尽显中庸之道。
这便是“雅乐”
的由来,也是大周昔日最引以为傲的文化象征。
只是,这种风格如今只能在周皇掌控的区域看到。
中原五国早已脱离大周,各自建立了独特的礼乐体系。
年过三十的周幽皇,身着帝袍,斜倚宝座,手执酒盏,静静听着音乐,欣赏舞姿。
从帝袍,到乐师衣饰,再到舞者华服,皆是精美绝伦。
“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华夏”
一词,最初便源自大周帝国。
中原诸国虽不听命于周室,仍以“华夏”
自居,皆想取代周皇,成为正统,终结数百年的纷争。
“陛下,赵地的密报到了,请陛下过目。”
一名小宦官快步上前,恭敬递上赵地送来的情报。
尽管周室已衰,威信不在。
但没有哪位帝王愿意沦为摆设,成为他国象征。
周幽皇看似昏庸,实则一直暗中关注各国局势,等待翻盘的契机。
他接过密报,越看脸色越沉。
猛然一挥,将密报扔在地上,怒吼道:
“赵构竟胆怯至此,面对那养马出身的嬴氏,居然轻易交出赵地!”
“李世民也多此一举,秦宋之争,与他何干?”
“可恨,实在可恨!”
皇帝怒吼,殿中乐师与舞者纷纷停下动作,齐刷刷跪倒在地,惊恐万分。
登基十五年来,他的暴戾之名早已传遍宫中。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