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摩托车厂存在的问题(1 / 2)

加入书签

清江机械动力公司,应瞿总裁要求,公司安装了唯一的客服电话,并在南开电视节目中公布,现在却彻底变成了热线。

询问代理事宜的信件如雪片般飞来,其中甚至夹杂着几张来自邻省的政府考察函。

省百货大楼孙科长那两百台的订单,从原先的“风险试探”

变成了人人羡慕的“先见之明”

然而,热烈的市场反响带来的并非只有喜悦,更有沉甸甸的压力和前所未有的挑战。

机械公司摩托车总装车间内,气氛比省领导来时更加紧张。

“怎么回事?这条线卡了快十分钟了!”

生产班长对着对讲机低吼,额头上急出了汗。

流水线中段,一辆摩托车的车架吊在半空,两名工人正手忙脚乱地调整着吊具。

“班长,这新装的吊具好像有点不同心,对不上孔位啊!”

一个年轻工人喊道。

老赵师傅挤过去,看了一眼,骂道:“屁的不同心!

是你夹具没锁紧!

教了多少遍了?上手之前先确认状态!”

说着,亲自钻进车床,三两下搞定问题,生产线重新恢复流动,但刚才耽搁的时间已经追不回来了。

瞿子晴拿着生产报表,眉头紧锁,找到刘启:“刘总,这样不行啊。

你看,今天原计划下线三十五台,现在都快下班了,才完成二十八台。

照这个度,别说孙科长那两百台,连本地的零散订单都满足不了。”

刘启看着报表,又望了望生产线:“问题出在好几个环节。

工人对操作不熟练,工时标;部分外购件,比如化油器和轴承,供应不及时,经常要等料;还有,咱们自产的一些冲压件,良品率只有八成左右,返工拖累了整体进度。”

“关键是人的问题,”

副厂长叹了口气,“流水线作业和以前单件生产完全是两码事,很多老师傅习惯了过去慢工出细活,节奏跟不上。

新招的年轻人又得从头教起。”

三人大眼瞪小眼,都知道问题所在,却都有些束手无策。

扩大生产,绝非简单的增加人手和设备,是整个生产体系、管理流程和人员技能的全面升级。

第二天一早,瞿子龙亲自来到了机械公司车间,他没有去办公室,而是搬了把椅子坐在生产线旁,一言不地看了整整一个上午。

下午,他召集了所有班组长以上的管理人员。

“问题我都看到了。”

瞿子龙开门见山,没有责备,只有冷静的分析,“核心是两个:人的效率,和物的流通。”

他站起身,走到一块临时架起的黑板前:“第一,从今天起,推行‘标准化作业’。

刘厂长,张副厂长,你们牵头,把总装工序拆解到每一个螺丝的拧紧、每一根油管的连接,制定出最规范、最省时的操作步骤,形成书面文件,配上示意图。

所有工人,必须严格按标准操作,老工人也不例外!”

“第二,建立‘生产节拍’概念。

我们以最终完成一台车的时间为基准,反推每一道工序必须在多少分钟内完成。

生产线按这个节拍流动,不允许无故停滞。”

“第三,成立‘供应链管理小组’。

二姐,你亲自抓。

立刻梳理所有外购件的供应商,建立备选名单。

关键部件,至少要有两家以上的稳定供应商,绝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同时,跟我们自己的冲压、焊接车间定死质量和交货期,不合格的零件不准流入总装线!”

“第四,启动‘全员培训’。

白天耽误的生产,晚上补课。

老师傅教新人手艺,技术人员教标准化流程。

考核不合格的,调离关键岗位。”<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