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大唐皇帝令裂土封王(2 / 3)

加入书签

,尤感将军徐墨护持之功。”

“将军徐墨,忠贯日月,义薄云天。

当朕仓皇之际,将军不以朕微末,毅然援手,斥奸邪而卫孤踪,历艰险而保残躯。”

“其心似金石,百折不磨,其人素怀忠谨,处变不惊而谋略有余,诚为社稷之桢干,人伦之楷模。”

“朕虽漂泊,不敢忘恩。

今念将军功高盖世,德被四方,宜加显爵,以酬其劳。

特封徐墨为定安王,食邑万户,仪仗视亲王例。”

“望定安王承此殊荣,益修厥德,以慰天下之望。”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钦此——!”

“臣徐墨接旨,谢恩!”

徐墨叩在地,额头与地面碰撞的声音沉闷有力。

接过诏书后,徐墨不再耽搁,翻身上马,对林沣递了个眼色。

林沣会意,当即从怀中取出信鸽,解开脚上环扣,那信鸽振翅高飞,朝着两浙方向疾驰而去——那是送去两浙的第一道指令。

随后,徐墨勒转马头,带着一行人扬尘而去,背影在官道中逐渐缩成黑点。

他们走后,陆林轩终于忍不住开口,语气里满是不解:“师哥,大唐都亡了,他要这个王爵有什么用?”

张子凡展开纸扇,轻轻扇了两下,目光望向远方:“是为大义。”

他一边踱着步,一边缓缓分析:

“如今天下,各路诸侯治下,百姓赋税多半苛重。

唯独大梁,先是朱温以铁腕肃清唐室旧臣,压下中原的反对之声,后又行轻徭薄赋之策多年。”

“如今徐墨承袭其税法,这些年下来,中原百姓衣食富足,早已没了思念大唐的心思。”

“可天下之大,不止中原。

那些偏安一隅的小国,或是地处荒芜的诸侯国,赋税沉重不说,还连年征战,百姓早已民不聊生。”

“他们会怀念大唐鼎盛时的安稳,而诸侯列国唯大梁不尊唐,这便占据‘大义’的必要。”

张子凡顿了顿,语气凝重,“徐墨要这个大唐王爵,便是想握住大义,让自己不至于成为众矢之的。”

最后,他合上纸扇,看向李星云:“只是李兄今日此举,怕是要让天下再起狼烟,生灵涂炭了。”

李星云闻言,耳旁忽然响起袁天罡那日说过的话:

“世人对本帅的恐惧,是这天下最后的枷锁,此锁一开,天下便再无忌惮,届时这天下才是真正的尸山血海!”

他望着徐墨离去的方向,声音低沉却带着一丝反问:“我不封,这天下,便不会生灵涂炭吗?”

张子凡默然——他懂李星云的意思。

他无意天下,若不是此次大梁战乱再起,中原百姓仍能继续安稳度日。

李星云缓缓转身,向客栈走去,只留下一句话:“这天下早不是我李氏的了。

他能安境保民,我助他一把,又何妨。”

张子凡站在原地,眉头紧锁。

心中仍有疑虑:偏偏是这个时候,诸国伐梁,这背后,会不会有不良人的影子?

那位大唐国师百年的布局,真的会因为他的死而烟消云散吗?!

与此同时,两浙地界,距钱镠昔日住所最近的一处府邸里,烛火正亮堂着。

这原是钱氏宗亲的宅院,如今换了主人,门口值守的甲士腰佩长刀,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四周。

张顺坐在堂前,案几上摊着刚清点出的杭州府库清单以及士卒们上缴财物的单子。

突然,门外传来甲士沉稳的脚步声,随后响起通报声:“将军,皮光业求见。”

张顺闻言,眉头微微皱起。

皮光业……他对这人有印象。

钱镠麾下的谋士,尤擅外交斡旋,与周边诸国往来交涉,半数盟约皆由他一手促成。

昨日大军入城时,皮光业没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