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识时务者为大人扫清前路(2 / 2)

加入书签

敬翔猛地拍石桌起身,青袍的下摆扫过竹灯,怒斥道:

“放肆!

朱温虽弑君,却曾是唐室封的梁王;徐墨不过为梁室旧将,篡主夺权,几欲自立,与家奴背主何异!”

“先生错了。”

种桵站起身,目光与他平视,“贾谊在《新书》里说‘国之兴也,在顺民心’。”

“可朱温晚年嗜杀成性,苛待百姓,先生当年抄录的‘宽济’批注,他也早抛到脑后——那时候,您辅佐的早已不是昔日的朱全忠。”

“而是一个失去民心的暴君朱温!”

他缓了缓语气,指了指那册《新书》:“如今徐墨灭朱有谦,收中原兵,不起兵戈,不掀战乱,却在帐中问‘如何安荆南、抚两浙’。”

“他要的不是‘夺地’,是‘安民’——这正是先生当年在《新书》旁批的‘乱世之要’,是您没做成的事。”

敬翔的胸口剧烈起伏,却一时语塞。

“徐大人说,凡您所言,他皆听三分。”

种桵见他神色松动,声音又轻了些。

敬翔忽然低笑一声,笑声里裹着自嘲:“三分?我当年在朱公面前,说一不二。”

“可先生要的从来不是‘说一不二’的“假”

权,是‘委而任之’的“真”

信。”

种桵拿起《新书》,翻到“民为邦本”

那页,“当年您批‘此言当刻在案头’,朱温当日便下令减免各州赋税——那时您看重的,是他肯把这话落到实处。”

“可到了晚年,您说‘罢兵休养生息’,他却把奏折扔在地上。

这时候‘说一不二’的假权,又有何用?”

他将《新书》推到敬翔面前,“荆南的赋税、两浙的盐铁,您一句话能让百姓少受三年兵灾。

他肯把这‘三分’的分量给您,恰是懂您的价值。”

“先生说‘从贼’,可若能让荆南的百姓不再缴苛税,让两浙的稻子能运到中原,让贾谊‘民为邦本’的话成真,这‘贼’又有何惧?”

种桵的声音缓下来,“您当年批注《新书》时,想的难道不是有朝一日,能让这些策论落地?”

“可如今机会就在眼前,先生怎么反而犹豫了,这还是那个胸怀天下的敬子振吗?”

敬翔拿起《新书》,指尖抚过“民为邦本”

四个字,竹片的凉意透过指尖渗进来。

他放下竹简时,像是想通了什么,缓缓说道:“告诉徐…徐大人,我会到。”

“但我有个条件——各地税赋新法,需按《新书》‘取民有度’的道理来定。”

种桵起身告辞,直至府外马车前他一改先前一脸和善的模样,眼中寒光乍现。

“是个识时务的……”

若是此番不识时务,也只好让他暴毙了。

他们这些做臣的,不就是为大人扫清前路吗?!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