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军事上的91ot分析(1 / 3)

加入书签

调兵遣将的旨意,如同投入滚油的水滴,让整个京城都炸开了锅。

一队队顶盔贯甲的兵士在街道上小跑而过,马蹄声、车轮声、军官的号令声不绝于耳。

户部、兵部的衙门灯火彻夜通明,算盘声噼啪作响,一道道催调粮草军械的文书雪花般飞出。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大战将至的紧张与躁动。

然而,处于风暴中心的乾清宫,此刻却呈现出一种异样的安静。

陈默没有像寻常帝王那般,被边境军报牵着鼻子走,一味催促、焦虑。

他将具体的调兵、筹粮事务甩给了五军都督府和内阁,自己则再次关起了门,对着那幅巨大的疆域图,陷入了更长久的沉思。

北漠犯边,安王异动。

这两者看似独立,却在时间上形成了令人不安的默契。

直觉告诉他,这绝非巧合。

若不能看清全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会被对手玩弄于股掌之间。

他需要一种更清晰、更冷静的方式,来剖析这团乱麻。

脑海中,自然而然地浮现出另一个世界常用的分析工具——91ot分析法。

虽然后世的商业模型用于古代军事有些怪异,但其核心思想,抽丝剥茧,理清内外优劣,却是通用的。

他走到书案前,铺开一张新的宣纸,提笔蘸墨,在顶端写下四个字:

“北境边事析”

然后,他画下一个简单的十字象限。

优势:

陈默的笔尖在左上角停顿。

大雍的优势何在?

“其一,国体尚稳,法理正统在我。”

他写下第一点。

他是名正言顺的皇帝,占据着大义名分,只要自己不乱,民心军心的大方向就不会倒。

皇后刚刚筹集的十几万两内帑,以及即将从宗室勋贵那里“捐输”

来的钱粮,算是解了燃眉之急,提供了初步的物质基础。

“其二,北境都督韩承弼,老成持重,经验丰富,堪当一面。”

韩承弼是父皇留下的老将,或许锐气不足,但守城有余,有他在,云州短时间内应无陷落之虞。

“其三,北漠内部并非铁板,左贤王此番行动,未必得到北漠王庭全力支持,其后勤、持续作战能力疑疑。”

写到这里,他停住了。

优势……似乎也就这些了。

而且,每一条都显得那么单薄,充满了不确定性。

劣势:

笔锋转向右上角,这次流畅了许多。

“其一,内患未除,安王及其党羽居心叵测,如同附骨之疽,牵制朝廷大量精力与兵力,恐成内乱之源。”

这是最大的劣势,心腹之患。

“其二,国库空虚,虽经开源节流,然支撑大规模、长期边境战争,力有未逮。

粮草转运,北境苦寒,损耗巨大。”

“其三,京营兵力若调调过多,京城防务空虚,予安王可乘之机。

若调调不足,则北境压力倍增,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设想。”

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其四,朝中派系林立,对新政态度不一,战时能否同心协力,犹未可知。

恐有人借机生事,拖后腿,甚至与敌暗通款曲。”

劣势条条致命,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

机会:

陈默的笔移向左下角。

危机之中,是否隐藏着转机?

“其一,借此边患,或可进一步整合朝堂力量,清除异己,巩固皇权。”

乱世用重典,战时状态,给了他更多乾纲独断的理由。

“其二,若应对得当,击退北漠,可极大提升朕之威望,震慑内外不臣之心,为新政推行扫清障碍。”

“其三,或可借此机会,试探、逼迫安王提前动,引蛇出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