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丰收庆典与年终奖(1 / 4)

加入书签

京郊皇庄的产量数据,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得整个朝堂都坐不住了。

第二日大朝会,当陈默让王德将那份盖着皇庄大印、详细罗列着新旧农具对比产量、尤其是那骇人听闻的红薯亩产记录的册子,当众宣读,并将几个还带着泥土气息、硕大饱满的红薯摆在丹陛之下时,金銮殿内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

保守派的老臣们,脸上的肌肉僵硬,眼神躲闪,嘴唇嚅动着,却不出半点声音。

事实胜于雄辩,任何“祖制”

、“与民争利”

的指责,在这沉甸甸的收获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甚至可笑。

那几个曾经跳得最凶、指责新农具和新作物是“祸乱朝纲”

的御史,此刻恨不得把脑袋缩进官袍里,生怕被皇帝点名。

而支持新政的官员,尤其是那些年轻、锐气的干吏,则个个挺直了腰板,脸上洋溢着压抑不住的兴奋与自豪。

户部尚书更是老泪纵横,出列跪倒,声音洪亮得几乎能震落殿角的灰尘:“天降祥瑞,陛下圣明!

此乃国朝之福,万民之幸!

新政利国利民,实乃强国之本!

老臣恳请陛下,即刻下旨,于京畿之地,全面推行新法、新器、新种!”

这一下,如同在即将沸腾的油锅里滴入了冷水,瞬间炸开。

支持者纷纷附议,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保守派虽心有不甘,但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也只能捏着鼻子,含糊地表示“陛下圣裁”

,再也无力公开反对。

陈默端坐龙椅,俯瞰着下方神色各异的臣子,心中并无多少得意,只有一种“终于走到这一步”

的沉重。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真正的阻力,往往不在庙堂,而在那些盘根错节的地方利益之中。

“准奏。”

陈默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着户部、工部会同司农寺,十日内拟定京畿推广细则,开春后立即施行。

所需新式农具,由将作监加紧赶制,不得有误。”

“臣等领旨!”

借着这股“祥瑞”

的东风,陈默趁热打铁,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

“今岁京郊试点丰收,赖上天庇佑,亦赖众卿用心,更赖田间农夫辛勤劳作。”

陈默目光扫过群臣,“朕心甚慰,有意于三日之后,在皇庄举行‘丰收庆典’,与民同乐。

届时,凡在京五品以上官员,皆需前往观礼。”

与民同乐?让满朝朱紫贵臣,去田埂上跟泥腿子一起庆贺丰收?

不少老臣脸上露出匪夷所思的神色,觉得这实在有失朝廷体统。

但皇帝金口已开,又刚刚展现了“天佑”

的迹象,谁也不敢在这个时候触霉头,只得齐声应下。

消息传出宫外,更是引起了轩然大波。

市井街巷,茶楼酒肆,人人都在谈论这千古未有的奇闻。

百姓们自然是欢欣鼓舞,觉得这位年轻皇帝不仅带来了高产的粮食,还如此“接地气”

,与以往高踞九重的天子截然不同。

而不少官员,尤其是那些自诩清贵的文臣,则是私下里叫苦不迭,觉得这简直是一场折磨。

三日转瞬即过。

京郊皇庄,早已被布置一新。

虽然没有张灯结彩的奢华,但随处可见堆积如山的金黄麦垛和紫红色的红薯堆,空气中弥漫着新粮特有的醇厚香气,比任何装饰都更能彰显主题。

田埂空地之上,临时搭建起了简易的木台。

官员们穿着正式的朝服,乘着马车,陆陆续续到来。

看着眼前这纯粹的、带着泥土气息的丰收景象,闻着那并不算雅致、却充满生命力的谷物味道,许多人脸上都露出了复杂的神情。

<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