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后宫的双十一(1 / 3)
皇后苏玉衡的动作,快得让人侧目。
就在陈默那封措辞恳切却又暗藏机锋的《倡议宗室勋贵捐输,共襄新政疏》明朝堂,引得几家欢喜几家愁,整个京城权贵圈都在私下里掂量着该出多少血、又如何搪塞之际,一场由坤宁宫主导,名为“慈恩义卖”
的活动,悄无声息地在后宫拉开了帷幕。
名义上,这是皇后体恤陛下为国事操劳,欲为内帑分忧,号召六宫嫔妃、宫中女官,自愿捐出些用不着的旧物、闲置的饰、或是亲手制作的绣品等,集中起来,于宫中设一小市,允许一些有头有脸的宗室女眷、勋贵夫人入宫“选购”
,所得银钱,悉数充入皇帝内帑,用于新政。
消息传出,前朝还在为“捐输”
一事扯皮的官员们尚未反应过来,后宫里先炸开了锅。
这哪里是什么“义卖”
?分明是皇后划下的一道硬杠子!
陛下在前朝让宗室勋贵们“自愿”
掏钱,皇后就在后宫,让这些勋贵宗室的家眷们“自愿”
来买!
买的还是宫里娘娘们“用不着”
的东西!
这价钱,能低了吗?这面子,能不给吗?
更重要的是,哪位娘娘捐了什么,哪位娘娘的东西卖了多少价钱,哪位夫人出手阔绰……这可都直接关系到各自在皇帝、皇后心中的分量,甚至隐隐牵涉到前朝父兄的立场。
这已不是简单的银钱往来,而成了一场微妙的政治表态和后宫地位的无声较量。
坤宁宫率先做出了表率。
皇后苏玉衡直接开库,取出了当年大婚时先帝赏赐的一对赤金嵌宝龙凤呈祥镯、一柄前朝大师所作的象牙丝编织花鸟纨扇,以及整整二十匹如今已罕见的苏杭老库进贡的流光锦。
这几样东西一摆出来,分量十足,瞬间定下了此次“义卖”
的格调——绝非小打小闹。
皇后的心腹宫女更是私下里放出风来:皇后娘娘已下令,坤宁宫上下,本月用度减半,以身作则。
这下,谁还敢怠慢?
德妃的父亲是户部侍郎,正为筹钱之事焦头烂额,闻讯后立刻让母亲递牌子进宫,德妃咬牙捐出了一套价值不菲的红宝石头面和一尊白玉送子观音,明显是下了血本,既要表忠心,也想为父兄在前朝分忧。
贤妃出身将门,性子爽利,直接捐了一柄装饰华丽的镶宝石匕和几张上好的狐皮,透着股武将之家的干脆。
就连几位位份较低、平日不甚起眼的才人、选侍,也纷纷翻箱倒柜,找出些压箱底的珠花、绣帕,或是精心绣制了屏风、卷轴,不敢在“数量”
上出众,便在“心意”
上力求精巧。
一时间,后宫仿佛提前过了年,各宫主子们走动频繁,私下里打听彼此捐了什么,估摸着价值几何,又暗暗盘算着自家母亲或嫂子入宫时,该带多少银票,该“抢”
下哪几位娘娘的物件,既不能太出挑惹眼,也不能太过寒酸失了体面。
陈默在乾清宫听着王德眉飞色舞地汇报着后宫的“盛况”
,以及内帑太监预估的、即将进账的惊人数额,脸上第一次露出了连日来罕见的、真正松快的笑意。
“皇后……真是给了朕一个好大的惊喜。”
他摩挲着茶杯,轻声感叹。
这一手,不仅解决了部分钱粮的燃眉之急,更妙的是,它将后宫这群往往只能作为政治筹码的女人,主动拉入了战局,让她们背后的家族力量,以一种无法拒绝的方式,为新政背书。
同时,这也是一面照妖镜,哪些人与皇帝皇后同心,哪些人阳奉阴违,甚至可能与安王有所牵连,或许都能从这次“义卖”
中窥见一二。
“陛下,皇后娘娘此举,可谓一举数得,老奴瞧着,这后宫的风气,都为之一新呢!”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