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农业技术革新令(2 / 3)
试点县’!
由格物院派遣精通农事之员,会同当地老农,推广新式耕种之法!”
“第二,革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优选良种,由格物院负责搜集各地高产、抗逆粮种,于试点县集中培育、试种;改进农具,推广轻便省力之新式犁、耙,研究利用水力、风力之灌溉器械;试行‘间作套种’、‘轮作休耕’等法,以养地方,提产量!”
“第三,试点县所需优选粮种、新式农具,由朝廷统一调配,减免部分赋税,以作鼓励!
各地官员,需全力配合,不得以‘祖制’、‘旧例’为由,阻挠新政推行!”
一条条,一款款,如同惊雷,炸得满朝文武头晕目眩!
优选良种?改进农具?间作套种?这都是些什么?自古以来,耕田种地,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天吃饭吗?皇帝这是要干什么?要改变祖宗传下来的耕种之法?!
“陛下!”
一位掌管农业的司农寺官员忍不住出列,声音带着惶恐和不解,“农事关乎国计民生,牵一而动全身!
自古耕读传家,耕种之法乃先民智慧结晶,岂可轻易改动?若贸然推行所谓‘新法’,万一……万一导致减产,甚至绝收,引民变,该如何是好?此非儿戏啊,陛下!”
“是啊,陛下!
格物院……其所究多为奇巧之物,用于农事,恐……恐难胜任啊!”
另一位老臣也附和道。
质疑之声,顿时响起一片。
大多数官员,尤其是那些出身士族、对具体农事并不熟悉的官员,对此持怀疑和反对态度。
他们认为这是胡闹,是皇帝被格物院那些“奇技淫巧”
蛊惑了心智。
沈墨依旧沉默着,只是眉头微微蹙起,似乎在权衡利弊。
陈默看着下方那些或激动、或忧虑、或幸灾乐祸的面孔,心中冷笑。
他知道会遇到阻力,但他更相信,实实在在的增产,比任何空洞的争论都更有说服力!
“诸位爱卿之忧,朕已知之。”
陈默声音平静,却带着一股强大的自信,“然,世间万物,皆在变化,岂有亘古不变之理?先民智慧,亦是在不断摸索中前行!
若因循守旧,故步自封,我大昱农业,何日才能进步?百姓何日才能更加富足?”
他目光锐利地看向那位司农寺官员:“卿言恐致减产,引民变。
那朕问你,若按旧法,遇到大灾之年,难道就不会减产,不会民变吗?革新或有风险,但固步自封,则是坐以待毙!”
他又看向其他官员:“格物院能否胜任,不是靠诸位的臆测,而是靠事实说话!
朕已决定,先在试点县试行,范围有限,风险可控。
若成,则惠及天下;若败,则损失亦在可承受之内!
此事,朕意已决,不必再议!”
他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强硬态度,根本不给反对者继续争辩的机会。
“程无双!”
“末将在!”
程无双踏步出列,声如洪钟。
“试点县之秩序与安全,由你京营负责保障!
若有宵小之辈,胆敢趁机破坏革新,或煽动民众对抗朝廷,无论涉及何人,给朕严惩不贷!”
“末将遵旨!”
程无双抱拳领命,眼中凶光一闪,示威般地扫过那些持反对意见的官员,让他们不由得缩了缩脖子。
“退朝!”
陈默再次以不容置疑的姿态,结束了朝会。
《农业技术革新令》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官场,激起的波澜远比《京华简报》更大,更深远。
反对者忧心忡忡,支持者(主要是些年轻或务实派的官员)则隐隐期待,更多的人则在观望。
而此刻,西暖阁内,接到旨意的周衡、方正等人,却是既兴奋又倍感压力。
<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