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第一次微服出宫(2 / 3)

加入书签

涌来,冲击着陈默的耳膜。

他站在宫墙的阴影外,有那么一瞬间的恍惚。

这就是他治下的京城,这就是他子民们真实的生活。

“公……公子,咱们往哪儿走?”

王德凑近了,压低声音问道,紧张得手心全是汗。

陈默深吸了一口这带着烟火气的空气,压下心中的激荡:“随便走走,看看。”

他混入人流,沿着街道缓缓而行。

目光所及,是鳞次栉比的店铺,是挑着担子叫卖的货郎,是蹲在墙角晒太阳的乞丐,是行色匆匆的路人。

有衣着光鲜的商贾,有穿着短打的力工,有背着书箱的学子……一幅活生生的《清明上河图》在他眼前徐徐展开。

他看到路边有孩童在玩泥巴,弄得浑身脏兮兮,却笑得无比开心;他看到几个老人围坐在茶馆门口,听着说书人唾沫横飞地讲着前朝演义;他看到一处粥棚前,依旧排着长队,领粥的人脸上麻木多于感激……

真实,粗糙,充满活力,也带着难以掩饰的艰辛。

他走进一家看起来还算干净的书肆,随手翻看着架上的书籍。

除了四书五经,也有一些杂记、话本,甚至还有几本粗糙的、讲述农桑技艺和工匠入门的小册子。

他拿起一本,问掌柜:“这种书,买的人多吗?”

掌柜的是个干瘦的中年人,打量了一下陈默的衣着,客气地回道:“回公子的话,这类杂书,买的人不多,多是些实在找不到营生、想学门手艺的穷苦人,或者……一些好奇心重的读书人会翻翻。”

陈默点了点头,放下书,心里对“格物院”

推广新知识的难度,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他又信步走到一处相对热闹的街市,这里卖什么的都有,绫罗绸缎,山珍海味,南北杂货,甚至还有来自海外的稀奇玩意儿。

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

他在一个卖漆器的摊子前停下,拿起一个做工精巧的食盒看了看。

摊主是个精明的汉子,立刻热情地招呼:“公子好眼光!

这是最新的‘金丝楠’漆盒,您看这做工,这漆色,宫里头的贵人们用的也就是这个了!”

陈默笑了笑,不置可否,随口问道:“老板生意不错?如今这光景,买卖好做吗?”

摊主叹了口气,压低声音:“唉,不瞒公子,前阵子还好,最近……不太平啊。

曹……曹阉倒台,是好事情,可这市面上,风声也紧,好些个衙门查得严,进货的路子也受了影响。

只盼着新皇上位,能真让咱们老百姓过几天安生日子,少点盘剥,少点折腾……”

陈默心中一动,状似无意地问道:“哦?我听闻皇上近日不是在整顿吏治,还在后宫搞什么……积分制?说是为了节省用度。”

那摊主撇了撇嘴,带着点市井小民的狡黠和不满:“嗨!

宫里的事儿,咱小老百姓哪知道真假。

不过啊,省不省用度咱不知道,可这‘劝捐’的风声可是传出来了!

说是要让江南那些大户人家捐钱捐粮!

您说说,这羊毛出在羊身上,那些大户能自个儿掏腰包?最后还不是变着法儿摊派到咱们这些小门小户头上?这新皇上啊,看着年轻,折腾劲儿可不小!”

王德在一旁听得脸都绿了,差点就要出声呵斥,被陈默一个眼神制止了。

陈默脸上依旧带着淡淡的笑意,心里却是一沉。

看来,“荒唐捐”

的谣言和对他政策的误解,在民间已经有了市场。

他又逛了一会儿,刻意在一些茶摊、酒肆附近停留,竖起耳朵听着人们的闲聊。

议论朝政的并不多,大多还是柴米油盐,家长里短。

偶尔有人提起皇帝,也是语焉不详,带着敬畏和距离感,更多的是对“加税”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