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粥棚前的眼睛(2 / 3)
p>
但陈默的心,并没有因此轻松多少。
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德胜门粥棚,只是几百流民。
京畿之外,还有五万人。
这八万石粮食,就像投入干涸土地上的几滴水,转眼就会被吸得干干净净。
后续怎么办?钱从哪里来?那五万两安置银子,户部周文远哭丧着脸说拿不出,恐怕不是推诿。
还有那童谣……
他正思忖着,目光无意间扫过粥棚对面街角的一个茶摊。
那里坐着几个穿着普通、但气质与周围流民和百姓截然不同的人,看似在喝茶,眼神却不时地瞟向粥棚,瞟向那些维持秩序的兵丁和衙役,甚至……瞟向自己所在的这间酒楼。
陈默的眼睛眯了起来。
那些人,不像是来看热闹的闲人,更不像是流民。
他们的眼神太冷静,太有目的性。
是探子?是谁的人?沈墨的?曹德纯的?还是……其他什么人的?
这京城,果然是一潭深不见底的浑水。
他不动声色地收回目光,对身旁一个侍卫低声吩咐了一句。
那侍卫微微颔,悄无声息地退出了雅间。
又在窗口站了片刻,直到看见第一批流民大多领到了粥,场面暂时稳定下来,陈默才转身。
“回宫。”
回到乾清宫,那股无形的压力并未消散,反而因为亲眼所见的惨状而变得更加具体。
他脱下带着外面寒气的斗篷,只觉得身心俱疲。
御案上,已经堆了几份新的奏章和文书。
他随手拿起最上面一份,是工部员外郎周衡关于改良水车的论述,里面画着些复杂的齿轮和连杆图样,文字晦涩。
他又拿起另一份,是翰林院修撰李文渊注释的一篇前朝地理志,考据详实,字迹工整,透着一股老学究的严谨。
王德办事还算得力。
但他现在没心思细看这些。
流民和钱粮的问题像两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
他在殿内烦躁地踱着步子。
开源,节流……节流?他猛地停下脚步,想起早上和皇后沈清月那番关于后宫用度的谈话。
“绩效考核与积分管理制度”
……或许,真的该试试?哪怕只是为了省下点钱,多买几石米也是好的。
还有那个苏婉仪……他想起她主动提出捐出用度时那真诚(或许还带着点被吓到)的眼神。
吏部尚书的女儿,或许……也能在某些方面作用?
他正胡思乱想着,先前派去盯梢茶摊那几个可疑人物的侍卫回来了。
“陛下,”
侍卫低声道,“那几人很警觉,奴才跟了一段,他们绕了几条巷子,最后……进了……进了曹公公在外城的一处私宅。”
曹德纯!
陈默眼中寒光一闪。
果然是这个老阉奴!
他派人去粥棚盯着,是想看什么?看流民会不会暴动?看朕如何应对?还是……在等那“金銮殿,歪脖树”
的童谣酵?
这老狗,其心可诛!
他挥挥手让侍卫退下,心中的杀意如同毒藤般蔓延。
但现在动曹德纯,时机未到。
这老狐狸在宫内经营多年,党羽众多,牵一而动全身。
必须忍耐。
必须先解决流民这个燃眉之急。
他走到书案前,铺开一张纸,拿起笔。
他不是要写圣旨,也不是要批奏章。
他是在罗列,用他习惯的方式,将眼前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一一列出。
核心问题:钱、粮。
短期方案:开仓放粮(已执行,但不可持续)。
中期方案:?
1内帑?皇庄?(王德已去查)
2向富户、官员“劝捐”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