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项目组的雏形(1 / 3)

加入书签

苏婉仪呈上来的那本薄薄的册子,像是块被文火慢炖了许久的肉,看着不起眼,内里却滚烫。

陈默翻开,里面没有奏章常见的华丽辞藻和迂回铺垫,只有一条条用清秀小楷罗列的条目和触目惊心的数字:

“景和二十一年春,采买苏杭绸缎一千匹,账面计价八千两。

同期市价,上等苏绸不过五两一匹。”

“景和二十二年夏,贡品荔枝三百斤,耗银一千五百两。

据老宫人言,先帝在时,同等份例,不过三百两。”

“光禄寺‘杂项采买’项下,历年均有‘节敬’、‘冰敬’、‘炭敬’等名目,年计约两万两,去向不明。”

“疑点:多处采买价格高于市价三至五成,部分物品采买量远宫闱用度。

相关经手官吏及核准太监,多与司礼监提督曹公公有所关联……”

册子最后,苏婉仪还附了一张简洁的汇总表,将可疑款项、涉及人物、初步推断,列得清清楚楚。

陈默合上册子,指尖在光滑的纸面上轻轻摩挲。

他抬眼看了看站在下的苏婉仪,她微微低着头,眼圈有些青,显然是熬了夜,但那双眸子却亮得惊人,带着一种完成艰巨任务后的疲惫与兴奋。

“做得不错。”

陈默的声音听不出太多波澜,但这份肯定足以让苏婉仪紧绷的肩膀松弛下来,“比朕想的要快,也够清楚。”

他没有过多褒奖,转而问道:“王德给你找的那几个人,你怎么看?”

苏婉仪忙从袖中取出那张纸条,上前一步,轻声道:“臣妾愚见,工部周衡,精于匠造,或可负责核查工部工程账目及物料采买;翰林院李文渊,学问扎实,为人严谨,或可负责文书归档、条例拟定;国子监方正、孟谦,年轻锐气,思维活络,或可协助臣妾进行数据核算,乃至……参与些更需变通之事。”

她顿了顿,补充道:“只是这几位,皆非圆滑之人,恐不易驾驭。”

“朕要的就是不圆滑。”

陈默扯了扯嘴角,“圆滑的人,宫里宫外还少吗?”

他站起身,将那份册子递给王德:“抄录几份,原件密存。

抄录的那份,晚些时候,‘不小心’让曹德纯的人看到一点边角。”

王德心领神会,躬身接过:“奴才明白。”

“去传朕的口谕,”

陈默继续吩咐,“召工部员外郎周衡、翰林院修撰李文渊、国子监博士方正、孟谦,即刻至西暖阁见驾。

告诉外面当值的,今日西暖阁之事,若有一字泄露,所有人,连同九族,一并处置。”

他的语气平淡,却让王德和苏婉仪同时感到一股寒意。

苏婉仪更是心头一跳,她隐约感觉到,皇帝要做的,绝不仅仅是查账那么简单。

西暖阁地方不大,陈设也相对简单,不像正殿那般空旷威严。

陈默故意选在这里,就是想减少些压迫感。

周衡四人被太监引进来时,脸上都带着不同程度的茫然和紧张。

他们官职不高,平日连皇帝的面都难得见上几次,更别提被单独召至暖阁了。

尤其是周衡,身上还沾着些机巧作坊里的木屑,显然是被匆匆叫来的。

“臣等参见陛下。”

四人齐刷刷跪倒。

“平身,看座。”

陈默坐在一张铺着软垫的圈椅上,手里把玩着一块温润的玉佩,目光在四人脸上缓缓扫过。

周衡约莫四十岁年纪,面容黝黑,手指粗大,眼神里带着技术宅特有的专注和一点点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的别扭。

李文渊则是个清瘦的老者,须花白,眼神平静,透着学究气的沉稳。

方正和孟谦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一个眼神灵动,带着跃跃欲试的好奇;一个则略显拘谨,但目光清澈,不似奸猾之辈。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