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1 / 3)
34
静观其变即可。陈登目光深邃,糜氏早为吴侯在徐州布下暗棋,各郡县要害皆在掌握。那支神出鬼没的暗卫,便是明证。
想起陆七当初如鬼魅般现身陈府的场景,陈圭不禁倒吸凉气:竟是糜氏?当年他们举族投效时,多少人笑其自贬身价......
话音未落,他自己先怔住了。当年糜氏不惜以嫡女为妾也要攀附吴侯,如今看来竟是深谋远虑。更令人心惊的是——吴侯早在数年前就已落子徐州,这等远见卓绝的韬略,当真可畏可怖。
难道......陈圭声音发紧,吴侯那时便已算尽今日之势?
廊下风过,竹影婆娑。两代智者的衣袂在暮色中轻轻摇曳。
【
陈圭心中震惊不已:“若此事为真,吴侯之谋略远比我所想更为深远!”
陈登闻言稍怔,细想之前与陆风的对话,猛然察觉吴侯当初所言暗藏深意,不禁倒吸一口凉气:“父亲!或许确实如此!吴侯早在彼时便已开始谋划全局,甚至更早!”
东莱的迅猛发展绝非偶然,必是多年步步为营的结果。可吴侯当年何以敢如此布局?须知彼时**尚在,他随时可能调离东莱。然而他仍义无反顾——唯一解释,便是他笃定自己绝不会被调任!
反观其任南阳太守时,南阳未见显着变化,投入亦远逊东莱。两相对比,意图昭然。
“能效忠此等人物,实乃我陈家之幸!”陈圭目光灼灼看向陈登,“元龙,此事你做得极对!当机立断方能赢得吴侯青睐,陈家未来便托付于你了!”言语间满是欣慰。
陈登含笑颔首:“孩儿当时亦曾犹豫是否先请示父亲,但机不可失——唯有当面效忠,方能显我赤诚。如今看来,确是走对了一步!”
人生抉择如同岔路,一步之差,命运殊途。
此刻,陈圭忽又想起一事,目光骤凝。
(
江东秘闻录
建安三年冬,广陵陈氏府邸内灯火通明。陈元龙轻抚短须,目光灼灼道:吴侯已有明断,来年此时当取徐州,前后不过三月之差。
若此时便举族相投,反倒不合吴侯心意。他指尖轻叩案几,由我陈氏为内应,取徐州如探囊取物。
堂下熏香袅袅,陈登忽而笑道:纵使吴侯现在相召,某亦要婉拒。立功良机千载难逢,岂能轻弃?他眼中精光闪动,他日要在吴侯帐下与荀公达、戏志才比肩,此番功业尤为紧要。
铜灯爆了个灯花,映得他面容忽明忽暗。横竖君臣名分已定,在陆将军心中也留了好印象,早晚出仕并无差别。
陈汉瑜老怀大慰,击节赞叹:吾儿当真堪当大任了!
陈登连忙躬身:父亲过誉。唇角笑意却掩不住。他素来持重,倒不至于得意忘形。
话锋忽转:儿归来时听得消息,徐州正与袁公路交战?他眉头微蹙,年前才促成的袁陶刘联盟,共伐庐江九江,怎生突变至此?
莫非陶恭祖竟是汉室忠臣?见袁术僭越称帝,故而...
陈圭拄杖长叹:还不是涿郡刘玄德惹的祸端?老人家须发皆颤,仗着有关张两个万人敌,便不知天高地厚!半月前硬是向陶谦借兵,非要讨伐逆贼...
(岁首吉祥话已删)
第三〇一回 陶谦大限将至?(其四)
【
陶谦出人意料地应允了。然而刘关张兄弟并未展现传闻中的实力,遭袁术麾下大将纪灵率三十万军队连续击溃,一路败退至徐州边境。危急关头陶谦方醒悟,火速调遣援兵接应刘备,将敌军阻挡在徐州境外。
当前战局陷入僵持!纪灵短期内难以突破徐州防线,而徐州兵马同样无力进击豫州。
胜负关键在于双方的后勤供给能力。
谁先耗尽粮草军械,谁便落败。
这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