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田园育匠心(1 / 1)

加入书签

随着“都市归田园,我种的菜能救命”

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不少对传统农业技艺感兴趣的年轻人也慕名来到社区小院。

这天,小院里来了几个学农业科技的大学生,他们想跟着李大爷、王奶奶这些老手艺人,学习传统的育苗、施肥、防虫等技艺。

李大爷听说后,乐得合不拢嘴,当即就带着大学生们来到菜地。

他拿起一把小锄头,边给菜苗松土边讲解:“这松土可有讲究,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得刚好让菜根能透气,又不损伤根系。

就像咱们做人,得把握好分寸,才能把事做好。”

大学生们拿着笔记本,认真记录,还时不时用手机拍下李大爷的动作。

王奶奶则展示起了传统的草木灰施肥法。

她把自己炒好的草木灰细细撒在菜苗根部,说:“这草木灰是个宝,天然的钾肥,能让菜苗茎秆粗壮,还能防虫。

以前条件不好,咱就靠这些老法子种菜,现在看来,还是很管用。”

大学生们好奇地问这问那,王奶奶都耐心解答,还教他们怎么辨别草木灰的好坏。

张医生也加入进来,结合现代的农业知识,给大学生们补充讲解:“传统技艺里有很多智慧,但咱们也要用科学的方法去解释、去优化。

比如草木灰防虫,是因为它呈碱性,能抑制一些害虫的生长,这和现代的生物防治理念是相通的。”

写字楼的员工们知道后,也饶有兴致地参与进来。

小陈跟着李大爷学捆番茄藤,一开始笨手笨脚,番茄藤不是捆得太松,就是把茎秆勒坏了。

李大爷手把手教他:“捆藤得顺着茎秆的生长方向,力度要适中,就像和人相处,要给对方空间,又得有适当的约束。”

小陈慢慢掌握了技巧,看着自己捆好的番茄藤,成就感满满。

小安则组织大家开展了一场“传统与现代农业技艺交流会”

大学生们带来了他们学到的无土栽培、智能温控育苗等技术资料,和李大爷、王奶奶的传统技艺相互碰撞。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十分热烈。

有个大学生提出,能不能把传统的草木灰施肥和现代的营养液施肥结合起来,既保留天然优势,又能更精准地补充养分。

李大爷听了直点头:“好主意!

咱老法子也得跟着时代进步,这样才能把菜种得更好,把咱的手艺传得更远。”

交流会后,大学生们决定留在小院,和街坊们、写字楼员工一起,尝试将传统与现代农业技艺融合育苗、种植。

他们还开通了一个“田园匠心”

的短视频账号,记录学习传统技艺的过程,分享农业知识。

看着年轻人热情高涨地学习、传播传统农业技艺,小安感慨万千。

这些菜苗,不仅是救命的希望,更是传承的纽带。

“都市归田园,我种的菜能救命”

,救的还有即将被遗忘的传统匠心,让它们在现代都市的田园里,重新焕生机,被更多人看见、学习,从而延续下去,滋养更多心灵。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