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六五章 搬迁(2 / 3)
们中的许多人其实是想当从龙之臣的。
想当年,那些不断上书黄台吉,积极倡言南下入关,取大明而代之的,主要就是这帮八旗汉军将领。
现在,南下入关已经没有机会了,可若是在这个节骨眼上,表露出要将盛京、将辽东都放弃的心思,那么这些人会不会学张存仁,会不会学杨文魁,可就不好说了。
所以,事情看起来虽小,但是每一件都干系重大,苏克萨哈不敢答应。
不过,苏克萨哈答应,会说服多尔衮,尽量在撤离之际,释放狱中有关在押人犯,并将杨振点到名字的相关人等,派遣到大南门内待命,由杨振派军接收。
而与此相应的是,杨振承诺,只要多尔衮与八旗兵马主动撤离盛京,而且不放火,不烧城,将盛京城完整移交到自己手中,他本人指挥的金海镇各路兵马不会进行拦截。
如果多尔衮愿意在撤离之际,向杨振所部兵马移交一笔金银,杨振也愿意保证自己派出的大批追兵不会对他们穷追不舍,甚至可以在头三天内不参与真正的追击。
苏克萨哈对杨振的承诺并不满意,但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杨振,也不愿承诺更多。
无计可施的苏克萨哈,只得告辞离去。
好在其离开之前,他在杨振这里,意外确认了英亲王阿济格等人的下落。
杨振命人将阿济格、苏拜、阿尔津的首级装在托盘里,直接摆在了苏克萨哈的面前。
震惊不已的苏克萨哈,随后向杨振提出,希望能将阿济格的首级带回去,但被杨振拒绝。
杨振发现苏克萨哈见到阿济格等人的首级后有点失魂落魄,当场又作势叫人去传令南褚、白尔赫图、毕力克图、罗硕等人,从附近营地赶来与其相见。
苏克萨哈闻言,更是大惊失色。
南褚、白尔赫图、毕力克图、罗硕等人投降杨振的传闻,经过阿济格生前为给自己脱罪而上悔过书之后,在盛京八旗各个圈子里早已不是秘密。
但是,苏克萨哈一直不愿相信,也不敢相信这些传言,他宁肯相信这些人只是被俘而已,所谓投降杨振云云,只是阿济格为掩盖自己的无能,为给自己脱罪而编造的借口。
在他看来,这些人是什么出身,什么身份,怎么可能跟八旗汉军里面的那些脑后有反骨的三姓家奴们一样说降就降了呢!
当然了,在这个问题上,苏克萨哈自动忽略他自己出身的家族在历史上的背叛行为。
因为其家族出身叶赫,但却在后金崛起、叶赫没落之际,为了自保背叛了叶赫,并且选择投靠了叶赫的世仇老野猪皮。
既然事大事强是草原和女真部落一直通行的惯例,那么他就没有资格指责他的同族选择投靠杨振。
或许正是出于这个原因,苏克萨哈拒绝了杨振最后的提议,并没有一直在杨振的大营内等着面见南褚、白尔赫图和罗硕等人。
五月二十日凌晨,接近寅时,苏克萨哈与邓常春在黎明前的黑暗掩护下悄悄回到了盛京城内。
而得到了杨振的一定保证之后,多尔衮立刻加速了弃守与撤离的准备,五月二十日天上午即发布了“诏准”内三院搬迁兴京的旨意。
没错,就是诏准。
在这封明文发布的旨意之中,多尔衮将内三院典籍、符宝、人员等等先行搬迁至兴京安顿的事由说成了是内三院大学士提出的,他只是考虑到盛京城近期战事频繁,恐有城池倾覆之危而予以批准而已。
果然,诏书既下,盛京八旗各衙门很快就纷纷上书,要求参照内三院搬迁兴京之先例,请求准许盛京八旗下面的老弱妇孺等不利坚守死战之人口,同样搬迁至兴京安置。
对此,多尔衮批复同意,但却要求盛京八旗各衙门先做登记、编队之准备,等做好了一应准备,方可听令而行。
当天下午,旨意出来,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