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研究新案定方向(4 / 5)

加入书签

场控制?”

“不能贸然行动。”

我说,“如果我们现在派警力介入,反而会打草惊蛇。

他们等的就是这一刻——观察我们的应对流程、调度响应时间和战术部署方式。

这是一次实战演练。”

李悦迅调出该区域的三维建模图,结合气象数据模拟光线折射路径。

结果显示,若在墙角布置微型全息投影仪,并配合温控系统调节空气密度,确实可以实现局部影像扭曲。

“设备体积不会过拳头大小。”

她说,“而且必须提前布设。

说明他们至少三天前就开始准备了。”

我走到白板前,重新整理思路。

目前掌握的信息拼图如下:

三起失踪案均生在凌晨1-3点;

均伴随o5秒左右的监控中断;

中断前均有伪造自检包注入;

摄像头存在物理改装;

干扰信号源自已被关停的服务器;

技术手段与k-7组织高度相似;

新增光学干扰迹象,表明能力升级;

目标选择随机性强,但均处于老旧监控覆盖区。

唯一的突破口,或许就在那个编织袋上。

我命令技侦组调取最近十二小时内途经该路段的所有车辆记录,重点筛查是否有车辆曾在夜间停留过五分钟且未登记用途。

同时,联系环卫部门,核实该区域垃圾清运时间表。

两小时后,结果出来了。

清晨5:17,一辆印有“绿源再生资源”

字样的厢式货车曾短暂停留于幸福街岔路口,停留六分钟。

司机下车打开后门,似乎搬运了什么东西,但由于角度问题,没能看清内容。

车牌归属一家郊区注册的废品回收公司,法人为空壳身份,实际运营者不明。

更重要的是,该车型配备强磁屏蔽车厢,理论上可阻断gps与无线信号传输。

“他们在转移目标。”

我说,“用废品车作掩护,把人藏在金属箱体内运走,避开沿途探头识别。”

赵勇立刻申请追踪该车辆近期行驶轨迹。

李悦则尝试破解该公司内部调度系统,寻找异常订单记录。

与此同时,我开始深入挖掘三名失踪者的背景。

第一位,周德海,52岁,退休电工,独居。

邻居反映他最近常自言自语,说“晚上听见电线嗡鸣声”

,还多次报警称家中监控被人动过。

经查,其所住小区摄像头确实在一个月前更换过供应商。

第二位,陈秀兰,46岁,环卫工,负责南湖公园片区清扫。

同事称她事前三天捡到一个黑色u盘,交给值班队长后就没再提。

我们调取当日交接记录,却现档案缺失。

第三位,林振宇,29岁,自由摄影师,擅长拍城市夜景。

他的社交账号最后一次更新是一张铁路桥下的长曝光照片,图中桥墩表面隐约可见一组荧光符号,形似电路图的一部分。

我把这三条线索并列贴在白板上,用红线连接。

他们看似毫无关联,却都在某种程度上接触过监控系统或相关设备。

更关键的是,他们都表现出一种共同的心理状态:对“看不见的东西”

产生强烈感知。

难道……这些人并非随机选中?

我突然想到一种可能:也许“影蚀”

并不是单纯的技术攻击,而是一种心理诱导程序?通过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影响人类神经系统,诱幻觉、焦虑乃至行为异常,从而让人主动走入预设陷阱?

如果是这样,那么真正的目标从来都不是人本身,而是整个城市的感知系统——我们要防范的,是一场针对集体认知的入侵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