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线索汇聚现全貌(2 / 4)

加入书签

的行动路径和决策逻辑。

画面一点点浮现:凌晨四点,天还没亮,园区巡逻车刚走远,灯光渐弱。

一个穿深灰色夹克的男人推着一辆带轮子的金属箱,贴着c4栋后墙阴影移动。

他右腿微跛,走路时重心偏向左边,动作熟练得不像第一次来。

他知道巡逻间隔是十二分钟,知道检修口哪块铁栅栏螺丝松动,甚至提前准备了特制扳手。

他靠近墙体接口处的一个隐蔽端口,打开箱子,连接设备,输入指令。

整个过程不到四分钟。

这绝不是一个普通技术人员能做到的。

我睁开眼,额角渗出细汗。

“他受过训练。”

我说,“不只是技术方面,还有反侦察意识。

他对警方的布控太熟了,就像……曾经是我们的人。”

这话一出口,屋里瞬间安静下来。

李悦像是被什么击中,手指一顿,飞快调出公安内部人员调动记录数据库,设下筛选条件:近三年内因违纪或项目终止被清退出系统的科技岗位人员。

名单跳了出来,一共十七人。

她一条条往下翻,忽然停下。

“这个人……”

她指着屏幕中央的一行信息,声音微微紧,“2o2o年从市科技局外包审查组调离,理由是‘安全风险评估不合格’。

但档案里没有任何具体说明。

奇怪的是,他的名字出现在两个项目的验收报告上——其中一个,就是临江物流数据中心的初审备案。”

我凑近看。

照片上的男人戴着眼镜,面容清瘦,鼻梁高挺,脸型轮廓和我们在监控里看到的周临舟非常相似,尤其是左眉尾那一道淡淡的旧伤疤。

“再查他之前的履历。”

我说。

几分钟后,新的信息拼上了拼图。

他曾参与军民融合项目的安保审计工作,负责核查第三方供应商的技术合规性,有权接触部分非密级设备的部署流程。

虽然权限不高,但足够了解整个系统的运作模式——包括哪些环节有漏洞,哪些审批可以绕开,最关键的是:如何规避自动报警机制。

“他不是普通的工程师。”

我慢慢地说,每一个字都很重,“他是审查者。

他知道漏洞在哪,也知道怎么钻进去。”

李悦突然抬头,眼里闪过一丝惊疑:“那k-7的唤醒信号呢?如果它本应完全离网、物理隔离,为什么还能被触?”

这个问题像一把刀,划开了我们之前所有的假设。

我沉默了几秒,脑子飞运转。

然后走到另一块空白白板前,写下“k-5”

三个字。

“还记得那份回收记录吗?”

我问,“他说第三台模块运输途中损毁,可根本没有事故报告,也没有残骸移交凭证。

我怀疑……他根本没销毁。

他留着它,用来研究协议。”

赵勇皱眉:“你是说,他用k-5逆向破解了通信机制?可那是淘汰型号,和k-7不一样。”

“不一样,但同源。”

李悦快敲键盘,调出两代模块的技术文档对比表,“底层认证逻辑一致,只是加密层级提升了两代。

如果有人掌握了旧版的核心指令集,完全可以伪造一次伪唤醒请求——就像用复制的钥匙启动一辆换了锁芯的车。”

“就像冒充家属刷门禁卡。”

我说。

她点头:“我们之前捕捉到的那次37秒信号,频率特征吻合,但数据包完整性只有68。

不像正式自检,更像是一次试探性连接。”

“他在测试。”

我盯着白板,声音低沉,“测试这个系统会不会回应他。

一旦成功,就意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