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7章 辽国宝藏,江南乱起(一)(2 / 2)
,还得了教官夸赞;
论身子骨,蒙学堂那些七八岁的小萝卜头,都已经连轴参加五六个培训班了,他们这些常年伏案却也勤练养生术的老学究,自然没理由叫苦喊累。
大明的文人向来有风骨,这份气节不仅藏在言谈举止的温润谦和里,更融在“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功底中——
所以文人外放做巡抚,遇上地方叛乱真能披甲挥刀上战场,从不是纸上空谈。
而这群史官更不简单,个个都有秘传的内家养生功法傍身,每日晨起打坐炼气,身子骨比寻常七旬老人硬朗得多。
当年嘉靖皇帝正是因为国本之争,偶然发现了这群隐于幕后的史官及其秘传养生秘术,才转而迷上道门青词,一心钻研长生之术。
史官群体向来不登朝堂、不涉党争,像一群潜伏在历史阴影里的隐形人。
他们挑选新史官也有自己一套秘而不宣的完整规矩,从品行、学识到心性,层层筛选,代代相传从无纰漏。
历朝历代,皇帝知道他们的存在,朝堂大官也知晓有这么一群“掌千秋功过”的人,但极少有人能与他们真正接触。
一千多年来的不成文规定里,他们都是该敬而远之的特殊群体——
毕竟笔下一支史笔,能褒善贬恶、定千秋功过,能让忠臣名留青史,也能让奸臣遗臭万年,没人敢轻易招惹。
朱有建看着眼前这群仙风道骨的老史官,心里满是嘀咕:
自己压根说不清文理科的界限,更不知道大明什么时候藏着这么一批“活化石”——
之前电报符文研究闹得沸沸扬扬,连异域文字都翻遍了,也没见他们露过面。
他忽然好奇,自己一手创办的大明研究院,如今到底成了什么卧虎藏龙的地方?
这才短短几年,就汇聚了各行各业的奇人异士:
能造火箭的巧匠、懂化学的教授、通异域文的学者,如今又冒出这群博古通今的老史官。
若是再过百年,里面不得藏着多少精通古今、身怀绝技的“老妖怪”!
不过转念一想,也无所谓了,存在即合理,不管是新学奇才还是沧海遗珠,只要能为大明所用,便是天大的好事。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