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0章 旧物控温防僵与邻里传技保蚕(1 / 2)

加入书签

秋夜凉意渐浓,蚕房里却闷得像蒸笼——刚入眠的三龄蚕蜷缩在竹箔上,蚕体泛着不正常的油光,角落里已有僵蚕僵硬如瓷,周身裹着白霉。

苏清寒掀开旧麻布帘查看,额角沁出冷汗:"

糟了,僵病要蔓延!

"

林砚慌忙翻出柳玄的《蚕病辑要》,泛黄纸页间飘落半片干枯的艾草,旁边批注着"

旧瓮储灰,竹帘透风,晨焚艾防僵"

苏清寒眼睛一亮,直奔储物间最深处——那里立着口布满青苔的旧陶瓮,瓮底还残留着陈年石灰粉,瓮壁刻着"

小满储灰,霜降用"

她抄起旧竹筛将石灰细细筛在蚕座上,雪白的粉末裹住蚕体,形成层防疫屏障。

"

温度也不对劲。

"

阿禾攥着旧干湿温度计来回踱步,玻璃管里的水银柱稳稳卡在28c,远三龄蚕25-26c的适宜温度。

苏清寒想起仓库梁上悬着的旧竹帘——是柳玄用野藤编的,边缘缀着铜铃,风过时能出清脆声响。

她踩着梯子取下竹帘,现帘轴刻着"

夏挂南窗,秋悬北牖"

两人合力将竹帘挂在朝北的窗棂上,夜风裹挟着露水穿帘而入,蚕房温度缓缓降至26c,铜铃叮咚声里,僵蚕蔓延的势头终于止住。

正忙着调控温湿度,山道上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是山下的陈婶背着竹篓赶来,篓里装着晒干的苦楝叶和半罐硫磺粉。

"

听说蚕房闹僵病,俺送些土法子来!

"

她掀开竹篓,取出用旧棉纸包着的防僵粉:"

硫磺配石灰,按3:7拌匀,撒蚕座最管用。

"

苏清寒接过纸包,现棉纸上印着柳玄的笔迹:"

僵病初起,用硫石粉,每箔三钱。

"

陈婶又指着竹帘:"

这帘子该换新边了。

"

她从衣襟里掏出截旧红绸,"

去年给孙儿做虎头鞋剩的,缝上能防风。

"

阿禾接过红绸,现绸角绣着"

驱邪"

二字,正是柳玄妻子的针脚。

三人合力给竹帘缝上新边,暗红的绸带在夜风里飘成火焰般的弧度。

次日清晨,苏清寒按照《蚕病辑要》的记载,在蚕房四角点燃旧陶碗盛着的艾草。

青烟缭绕中,她忽然摸到陶碗底部刻着的暗纹——竟是幅简易的蚕房通风图。

林砚对照图纸调整竹帘角度,穿堂风恰到好处地掠过蚕座,既带走湿气又不直吹蚕体。

晌午时分,周叔拉着板车送来两捆新鲜苦楝枝:"

苦楝叶煮水喷蚕体,能防僵病扩散。

"

他从车斗里搬出个旧陶罐,罐口糊着桑皮纸,"

这是俺爹留下的防僵药酒,用百部、花椒泡的,兑水十倍就能喷。

"

苏清寒揭开纸封,药香混着陈年陶罐的土腥味扑面而来,罐壁内侧赫然刻着"

光绪二十三年制"

阿禾学着苏清寒的样子,用旧葫芦瓢舀药酒喷洒蚕座。

忽然,他被瓢柄上的刻痕硌到手——竟是柳玄记录的配方比例。

"

难怪周叔送来的药酒浓度刚好,原来早有默契。

"

苏清寒感叹道。

暮色四合时,蚕房里的僵蚕已全部清理完毕,新撒的硫石粉泛着微光。

陈婶从衣襟里掏出块粗棉布,布包里裹着晒干的蚕沙:"

这是俺家蚕刚蜕的,混着艾草灰埋在蚕房四角,能吸潮气。

"

苏清寒接过布包,现布料边缘绣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