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2章 酱缸凝香共生筑链(1 / 1)

加入书签

共生地图上的竹青光点刚流转半月,北方酱园的老院就飘来一缕酸腐气——攥着长柄勺的少年小酱,正对着墙角的老酱缸愁。

百年陶缸里的黄豆酱长了白霉,酱体结块涩,爷爷传的老方子试了三遍都没用;更急人的是,街坊年轻人嫌酱味重、用途单一,酱园的担子快挑不下去了。

小酱舀起一勺霉的酱,对着共生网拍了视频:“老酱缸坏了味,酱也卖不动,谁能帮老手艺续上劲儿呀?”

视频顺着银纹传开,山林的小杉最先响应,举着晒干的虎杖叶:“用虎杖煮水浇进酱缸!

之前查过,它的提取物能抑菌,像给茶树治炭疽病那样,比撒盐管用还不影响风味!

我把晒干的叶子寄给你!”

沙漠的沙力紧跟着来教程,镜头对着胡杨木盖的酱缸:“酱缸要离地面三尺架起来,缸口蒙网纱再压粗盐,像我们防沙防潮那样,潮气进不去就不霉了!”

竹海的竹生带来了新主意,举着竹编小罐:“我设计了分层竹盒,装不同口味的酱!

还加了透气孔,像竹编茶漏那样保鲜!”

城里的食品工程师看到视频,补了关键一步:“留半缸好酱当‘老酱引子’,再按比例加乳酸菌调菌群,就像郫县豆瓣的智能酵那样,风味更稳!”

茶山的小茶也凑了热闹,寄来陈茶渣:“用茶渣煮水染酱,能出浅茶色,还带茶香,年轻人肯定爱!

就像茶染竹丝那样自然!”

小酱照着众人的法子,先刮掉霉斑,浇上虎杖水,再架高酱缸蒙上网纱,果然一周后酱香就透了出来。

为谢众人,小酱把新酿的茶味酱装在竹编盒里,附了奶奶烤的芝麻烧饼,托驿站寄走。

小杉用酱拌野菜喂小鹿,拍了视频回赠;沙力把酱抹在沙枣饼上,到手札笑称“酱香混着沙甜”

;竹生则把酱盒拍进新品图,标注“共生酱礼”

,订单一下多了几十笔。

雾林的晶芽此刻抽出酱褐色新纹,顺着银网往酱园蔓延。

当小酱给第一罐改良酱贴标签时,晶芽飘出带着酱香的微光,落在共生地图上,酱园位置亮起新光点,旁缀陶缸图案。

青羽灵鸟衔着酱缸碎片飞过,所到之处皆生新意:茶山的茶田边,酱渣肥养得茶树更壮;沙漠的沙棘旁,酱缸碎片成了小鸟饮水的浅盆。

更惊喜的是跨域链条的形成:小酱的酱需要黄豆,草原的阿古拉牵线了牧民种大豆;包装用的竹料,竹海的竹生直接送了过来;渔湾的阿海还把酱混进鱼料,说“海鸟都爱吃这口”

晚辈们也没闲着:渔湾的阿汐帮着运营线上店,用滩涂记录法统计销量;胡同的小不点们拍“酱配烧饼”

的短视频,喊着“老酱新吃才时髦”

半月后,酱园的院门口排起了长队:茶味酱、沙棘酱装在竹编盒里,贴着手绘的酱缸插画,年轻人拿着手机拍个不停。

小酱带着伙伴们办起“酱艺工坊”

,墙上挂着各地寄来的“酿酱秘籍”

——有沙力的防潮法,有小茶的茶染配方,还有工程师的菌群表。

他对着手机喊:“我们要建‘共生酱链’,连起种豆的、编盒的、卖酱的,让老酱香飘得更远!”

夕阳为酱缸镀上金边时,青羽灵鸟落在院中的老枣树上,看着初心手札里的新画面:阿古拉帮牧民送黄豆,竹生教工人编酱盒,小酱教年轻人搅酱。

共生地图上,酱褐色光点与所有光点交织,像一条流淌的香气纽带。

雾林的晶芽旁,新抽的酱褐纹路与其他颜色缠在一起,织成细密的链条——仿佛在说:“共生不只是焕新老手艺,更是把散落的珠子串成链,让每份努力都能连成实实在在的希望呀。”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