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7章 故事传心初心永续(1 / 2)
雾林的晨露刚沾湿竹筐,阿芽就被学堂孩子们围住了——扎西的孙子捧着初心晶片,指尖划过暖窖木门上的纹路:“阿芽姐姐,晶片会光,可太爷爷说的‘祖孙共添柴’到底是怎么回事呀?”
非洲孩子举着贴了晶片的雨水罐,满脸疑惑:“长老说这是‘第一次浇水’的纪念,可我想知道当时的风是什么味道。”
阿芽摸着三代共生笔记里的“寻根记录”
,突然想起阿竹说的“初心不是晶片,是故事”
。
她当即翻开笔记本的空白页,笔尖落在阿石的铅笔印旁:“我们把每个晶片背后的故事画下来,做成‘初心绘本’,让风的味道、柴的温度都能被看见!”
消息顺着灵脉传开,各地的故事像溪流般汇聚:扎西寄来手绘稿,画着年轻时的自己跟着爷爷修暖窖,爷爷的烟斗在雪夜里亮着火星,配文“柴要添得匀,心要贴得近”
;老周的孙女来照片,背后是泛黄的渔笼,文字里藏着细节“奶奶第一次教我收网,特意留了三条小鱼苗,说‘网要留缝,才养得活海’”
;西域的古丽则录了语音,讲“第一次给沙棘树留鸟窝时,鸟雀在肩头落了三回”
。
阿芽和阿树把这些故事编成绘本:第一页是雾林的老竹根,阿石蹲在菌菇旁,蚂蚁正搬着虫;第二页是草原的暖窖,祖孙俩的手在柴火上相叠;第三页是南海的渔船,渔笼里的小鱼闪着银光。
每幅画的角落都嵌着小小的晶片图案,旁边写着“这不是纪念,是邀请——邀请你也写下自己的故事”
。
可新的惊喜还在后面:星陨族用灵晶技术做了“会说话的绘本”
,扫过画面就能听见扎西的方言、老周的海浪声;非洲部落的孩子用木炭在绘本空白处补画,添上了自己给猴面包树浇水的笑脸,旁边歪歪扭扭写着“风是甜的,树在笑”
;城里的支教老师则带着学生做了“立体插页”
,把“薄荷-蜜蜂-绿萝”
的传粉故事做成可活动的纸雕,一翻页,蜜蜂就会“飞”
向花朵。
绘本完成的那天,雾林学堂办了“初心故事会”
。
阿芽捧着绘本念故事,孩子们围坐成圈,手里的晶片随着声音泛起微光。
突然,青羽灵鸟衔着一片新的竹叶片落在绘本上,叶片上竟印着新的画面——是刚才提问的非洲孩子,正蹲在猴面包树下浇水,旁边的雨水罐闪着晶片的光,风里飘着细小的花瓣。
“是新的初心故事!”
阿树惊喜地喊。
众人顺着灵脉望去,各地的新故事正在生长:草原的孩子学着添柴,暖窖里的燕麦苗长得更旺;南海的渔娃留着鱼苗,海水里的海藻连成了片;西域的少年给沙棘树留枝,鸟雀的歌声更亮了。
阿竹在笔记本上添了新的一页,标题是“初心不是终点,是接力棒”
。
夕阳西下时,“初心绘本”
被传送到灵脉网的每个角落。
阿芽看着孩子们捧着电子绘本,在屏幕上画下自己的“第一次共生”
——有的画了喂流浪猫,有的画了给盆栽浇水,每个小画旁都有一枚小小的虚拟晶片。
共生晶核在雾林上空轻轻旋转,把这些新故事的光芒收进内核,化作一圈圈温柔的光晕。
阿竹合起笔记,望着远处连绵的光带,轻声道:“阿石当年蹲在竹根旁时,大概没想过,一只蚂蚁的故事能长成一片森林。”
阿芽摸着绘本上的竹根画,突然明白:共生的终极,从来不是建成多么复杂的网,而是让“敬自然、融彼此”
的初心,借着故事的风,一代代吹下去——就像竹根生菌菇,菌菇养竹根,故事生故事,初心传初心。
夜深了,青羽灵鸟落在学堂的竹书架上,翅膀的光芒照亮了绘本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