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2章 学院立脉薪火传灯(1 / 2)
共生盛会落幕未满一月,各地求助的消息便顺着灵脉光带汇聚到雾林学堂:北方雪原照搬“共生田”
种燕麦,幼苗全被冻僵;东南渔村学编水草纤藤,却因海水盐分太高藤条腐烂;更有西域城邦直接移栽竹海竹苗,没几天就因干旱枯萎。
“不是所有地方都能种燕麦、编水草的。”
阿石捧着各地寄来的土壤样本,指尖划过灵脉图谱上闪烁的红点,“就像高原的烟花不能用平原的环保标准,共生法子也得看水土。”
小果则翻着老林寄来的竹编技艺册,眉头微皱:“西域没有竹海的湿度,得用沙漠的沙棘枝替代竹篾,再抹上珊瑚防腐液才行。”
林砚望着孩子们忙碌的身影,突然提议:“建一座‘共生学院’吧,把各地的法子编成书,再教大家因地制宜改法子。”
这个想法立刻得到响应——星陨族用灵晶在学堂旁筑起圆形穹顶,穹顶内壁嵌着可流动的“活态图谱”
,能随各地灵脉波动显示生态数据;月蛊族开辟了“试种圃”
,分设雪原、沙漠、海洋等微缩环境;老篾匠、李伯、周伯等老手艺人则主动当起老师,带着各地学徒实操演练。
学院开学第一天就出了岔子:雪原的学徒坚持要用草原的润草液,说“盛会时大家都用这个”
,结果浇死了耐寒的雪绒花。
阿芽立刻带着他去试种圃的雪原区,指着冻硬的土壤解释:“草原的润草液怕冻,得加星陨族的融冰晶粉,就像你们冬天给牛羊喂盐抗寒,法子得换着来。”
西域的学徒学编竹篮时抱怨沙棘枝太脆,小果便教他混编沙漠的韧草,“沙棘枝骨硬,韧草筋软,缠在一起才结实,就像沙漠灵和草原灵的共生”
。
为了让知识传得更远,孩子们还想出了“流动课堂”
的法子。
阿石带着灵晶图谱去北方雪原,教牧民在雪地里挖“暖窖田”
,用羊粪酵增温,种耐寒的青稞与雪绒花;小荷跟着周伯的渡船去东南渔村,改良水草纤藤的编法,加入耐盐的海藻纤维;阿糯则和月蛊族长老去西域城邦,把沙棘枝与菌菇混合制成“防腐木”
,解决了建材易朽的问题。
最棘手的是三江源传来的消息:那里的藏野驴越来越多,和牧民的牛羊争草场,牧民们虽心疼动物,却也愁得睡不着觉。
阿石想起竹海村的“护林员”
机制,立刻带着伙伴们赶去。
他们和当地管护员一起设计了“草场轮换制”
,在牧民草场旁种上野驴爱吃的针茅,又参照“家畜保险基金”
的法子,起“共生保障金”
——野驴啃食的牧草由各地捐赠的粮食补偿。
“不是要赶走它们,是让人和动物各有各的地方。”
阿石指着新划的“野驴活动区”
,牧民们看着远处悠闲吃草的野驴,终于露出了笑容。
半年后,共生学院的“毕业展”
成了新的盛会。
雪原学徒带来了暖窖里长出的青稞,渔村学徒展示着耐盐的水草渔网,三江源的管护员则播放着人兽共处的影像。
一位白苍苍的老学者摸着活态图谱,感慨道:“以前觉得共生是孩子们的戏法,现在才懂,是把天地的道理拆开来教给人啊。”
青羽灵鸟突然衔来一枚新的灵晶,嵌在图谱的中心——那是各地灵脉汇聚的光点,也是新的传承者印记。
当晚,学院的穹顶下亮起万千灯火,那是各地学徒点燃的“传承灯”
。
阿石把第一本《共生图谱详解》递给最小的雪原学徒,封面上的灵脉图案在灯光下流转:“这书里的法子会旧,但‘看水土改法子’的道理不会旧。”
小果则教大家唱新编的《薪火谣》:“雪原暖,渔村欢,共生的灯照群山;你传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