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小麦满田白面盈仓(1 / 2)
牛车碾过深冬的冻土,辙印压过秋萝卜根茬,冻硬的土块随车轮滚动出“咯吱”
声——赶车商人跳下车,哈着白气搓手,解开印着金黄麦穗的粗布袋。
倒出的冬小麦种落在掌心,颗颗金黄饱满,像打磨过的小麦粒,指尖捏着能摸到种皮的光滑,凑近还能闻到淡淡的麦香。
“这是‘抗冻冬小麦’,深秋种、来年夏收,磨的面做馍蓬松,擀面条也筋道,”
他举着带穗的小麦枝,金黄的麦穗沉甸甸,轻轻一抖就有麦粒滚落,“就是得防三样:越冬强霜冻冻枯麦苗、开春蚜虫啃麦穗(空壳)、成熟前大风倒伏(麦粒落地)!”
阿石接过种子,指腹蹭掉沾着的细冻土,转头看向刚收完秋萝卜的地——地里的萝卜茬已被粉碎翻进土中,用锄头一挖,土松散得能攥出细缝,混着之前的羊粪残渣,肥得很,正好种小麦。
阿石带着族人把萝卜地翻得更深些,翻耕时特意把结块的萝卜茬敲成粉末,又扛来几袋腐熟的鸡粪——这鸡粪是冬天攒的,酵后黑褐色,捏碎后带着淡淡腐香,还拌了些灰白色的磷肥颗粒:“鸡粪能供小麦过冬,磷肥能让麦穗结粒多,不容易空壳。”
接着教大家整畦:用锄头把土堆成宽五尺的畦,畦间挖半尺深的排水沟,畦面耙得平平整整:“排水沟能排开春的融雪水,不涝根;畦面平,播种才均匀。”
播种选在深秋午后,暖阳把畦面晒得微暖,阿石握着耧车(商人上次捎来的),顺着畦面匀走,麦粒顺着耧脚均匀撒进土里,边撒边叮嘱:“每亩播三十斤,太密争养分,太稀浪费地。”
孩子们跟在后面,帮着捡畦边散落的麦粒,偶尔学着阿石的样子推耧车,虽然走得歪歪扭扭,阿石也笑着递过块荞麦饼:“等新麦熟了,给你们做白面馒头吃!”
小麦种下去没几周就冒芽,嫩绿的麦芽顶着薄霜钻出地面,像给畦面铺了层绿毯。
可到了深冬,一场强霜冻来袭,清晨去看,麦苗叶尖结了层白霜,有点蔫。
“得浇冻水、盖秸秆!”
阿筑连夜带着族人挑水,顺着畦间沟慢慢浇冻水——水渗进土里结层薄冰,能护住麦根;又扛来晒干的玉米秆碎,均匀铺在麦苗间,厚度约半寸:“冻水能防冻,秸秆能隔霜气,麦苗开春就醒得快。”
孩子们也来帮忙抱秸秆,小手冻得通红,却抢着往畦上撒,阿筑笑着帮他们拂掉头上的秸秆:“等开春麦苗绿了,咱们来拔草!”
开春后,小麦开始抽穗,阿药巡田时现,不少麦穗上爬了小黑蚜虫,密密麻麻的,正啃食穗粒。
“得防蚜虫!”
她回部落采了新鲜苦参,切段放进陶锅煮水,放凉后过滤掉渣,装进带细喷嘴的喷壶,对着麦穗仔细喷:“苦参水是天然的驱虫药,能杀死蚜虫,还不影响麦粒吃着放心。”
连喷了两次,蚜虫全没了,麦穗一天天饱满,金黄的麦芒渐渐长出来。
到了盛夏,小麦全熟了,金黄的麦穗在风里晃,像铺了层金毯子。
男人们扛着镰刀下田割麦,把割下的麦秆捆成小捆,码在晒场上;晒透后,用石碾反复碾压脱粒,再用木锨扬场,风把麦壳吹走,留下金灿灿的麦粒,堆成了小山。
部落的石磨坊里,新换的磨齿转得“吱呀”
响,麦粒磨成雪白的面粉——头捣粉做白面馒头,蒸得蓬松喧软;二道粉做面条,煮在汤里不坨;麦麸收集起来拌进猪食,猪吃了长得壮;麦秆晒干后,一部分当柴烧,一部分编麦秸帘,铺在窑洞地上防潮。
没过多久,之前来换秋萝卜的商队赶着牛车来了,一进部落就闻见了馒头香。
苏清寒递过个刚蒸好的白面馒头,商人咬了一口,松软香甜,连说:“这面比我换的陈麦面还好吃,做馍太地道!”
当场从牛车上搬下一套磨面机配件——新配件的磨齿更密,磨出的面粉更细,还不卡磨。<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