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茧丝成绸戈壁织锦(1 / 2)
驼铃在沙丘间滚过,带着西域的风尘落进部落——波斯商人阿里的三匹骆驼鼻尖沾着沙粒,背上的雕花木箱却一尘不染,箱体刻着缠枝葡萄纹,铜锁泛着温润的包浆。
他刚解开绳结,就有细碎的白绒从箱缝飘出,阿石伸手接住,指尖触到一丝柔滑:“这是‘天山雪’蚕种?”
阿里笑着掀开箱盖,里面铺着晒干的桑树叶,雪白的蚕茧嵌在叶间,绒毛在阳光下像撒了把碎星,“没错!
这蚕吃桑快、结茧厚,就是得闯三关——桑苗弱了没叶喂,白僵菌沾身就僵,天热潮了茧子烂!”
阿石捏起一枚蚕卵,卵壳上淡褐色的纹路弯弯曲曲,竟和他昨天画的桑田分布图上的枝桠重合,忍不住笑了。
为了让桑苗长得壮,阿石早把去年的棉田翻了三遍——棉根留在土里沤了一冬,腐解后散出的有机酸正好中和戈壁土的盐碱。
他带着族人在田边挖了半人深的育苗沟,把桑籽混着棉田土埋进去,上面盖了层碎棉秆:“棉秆保墒,桑籽芽快,等苗长到半尺高,再移栽到田里,桑叶准够喂蚕!”
阿药背着竹篓往育苗沟边撒了圈草木灰,“灰能防地下虫啃根,桑苗长得齐!”
过了半个月,桑苗冒出嫩绿的芽尖,阿石却现有几棵苗的叶片上沾了白斑——是白僵菌!
阿狼扛着刚编好的马尾帚跑过来,帚柄是用去年的向日葵秆做的,软韧不伤苗:“我这就扫!”
他蹲在沟边,顺着叶片轻轻扫动,把带菌的白斑扫进旁边的石灰坑,阿药还往坑里丢了把晒干的艾草:“艾草烟能杀菌,免得孢子飘去别的苗上!”
两人守了三天,桑苗叶片渐渐恢复了翠绿,阿石摸着苗秆笑:“幸亏现得早,不然桑叶真不够了!”
桑苗移栽到棉田时,阿筑带着人搭起了遮阳棚。
他选的芦苇是初春割的,晒得干透却不脆,搭成一人高的架子,再把去年鞣好的薄羊皮铺上去——羊皮刮去了厚毛,只剩半透明的皮膜,正午的日头透过皮膜洒下来,变成柔和的光斑,既不晒蔫桑苗,又能让苗见着光。
“等桑苗长到一人高,再把棚子拉高些,”
阿筑拍了拍架子,“这样桑叶能往高了长,结得更密!”
他还在棚柱上挂了串干辣椒和干艾草,风一吹,辛辣的香气飘满桑田,桑螟虫刚靠近就绕着飞开了。
蚕卵孵化那天,族里的姑娘们都围在竹匾旁——米粒大的蚕宝宝从卵里钻出来,浑身黑绒绒的,像撒了把细炭渣。
阿药教她们把桑树叶切碎,撒在竹匾里:“这时候的蚕只能吃碎叶,等长到手指粗,再喂整叶!”
女人们每天天不亮就去采桑叶,专挑带晨露的嫩叶,回来后先在清水里淘洗干净,沥干了再喂蚕,竹匾里的蚕宝宝吃得“沙沙”
响,没几天就从黑绒球长成了白胖的“小虫子”
。
可没过多久,正午的日头越来越毒,竹匾里的蚕开始打蔫。
阿石让阿狼在蚕房顶上铺了层湿麻布,麻布吸了水,蚕房里的温度降了好几度;阿巢还在蚕房角落放了几个陶罐,罐里装着晒干的石灰,“石灰能吸潮气,茧子就不会烂!”
族人们轮流守着蚕房,白天看温度,晚上查湿度,直到蚕宝宝开始吐丝——它们爬到竹匾角落的秸秆上,吐出银丝,慢慢裹住自己,没几天就结成了一个个雪白的蚕茧,像挂在秸秆上的小灯笼。
采摘蚕茧那天,部落里飘着淡淡的丝香。
男人们戴着草绳手套,小心翼翼地把蚕茧从秸秆上摘下来,放进铺了棉布的竹筐里,生怕碰破茧壳;女人们则把蚕茧分类,饱满的留着缫丝,稍小的留着做蚕蛹酱。
阿巢在窑洞深处支起了木缫车,车轴上涂了点桑籽油,转动时只出轻微的“嗡嗡”
声。
她把蚕茧放进沸腾的热水里,用细竹棍轻轻搅动,等蚕丝的头儿冒出来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