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苎麻成布韧线织秋(1 / 2)
黑毛驴的蹄子沾着溪边的湿泥,在部落的土路上踩出一串浅印——赶驴的商人裹着件洗得白的粗布袍,背上的布囊鼓得溜圆,刚解开绳结,就有青嫩的苎麻苗探出头来,叶片上的细绒沾着水珠,在阳光下像撒了层碎银。
“这是‘青茎苎’,你们摸摸这秆子!”
商人掐起一根苗,指尖一剥,就露出里面雪白的纤维,“韧得很,织的布比棉花耐穿,就是得防三样:苎麻怕涝,根泡一天就烂;夜蛾专啃新叶,几天就能把苗吃成光杆;最麻烦的是剥麻,纤维断了就织不成好布!”
阿石接过苎麻苗,指腹蹭过纤维的韧劲,转头就往去年的红花田走——红花收割后,地里的排水沟还留着,宽半尺、深一尺,下雨时水能顺着沟流走,正好给苎麻防涝。
他让族人们把之前榨桑籽油剩下的麻籽饼敲碎,撒在翻好的地里:“这饼肥吸了潮气会慢慢化,养分能渗到根里,苗长得壮,纤维也粗!”
阿筑扛着捆胡杨枝跟过来,枝子都是选的直溜木料,削成三尺长,每隔两步插一根,再用去年搓的亚麻绳在枝子中间拉两道横绳:“等苗长到齐腰高,就把茎秆轻轻绑在绳上,既不勒着苗生长,又能挡着风,免得秆子歪了纤维长歪。”
没过几天,苎麻苗长到半尺高,阿药早上巡田时,现叶尖有被咬过的缺口——仔细一看,叶背藏着几只绿色的夜蛾幼虫,正蜷在叶脉间啃叶。
“得赶紧除虫!”
她立刻带着几个姑娘去后山采苦楝叶,这苦楝树在戈壁边缘长了一片,叶子带着股特殊的苦味,夜蛾最怕这个。
她们采了满满两竹篮嫩叶,回到部落就倒进大陶锅,加井水熬煮,煮到水变成深绿色,晾到温乎,再装进掏空的葫芦喷壶里。
阿狼还在喷壶嘴绑了根细竹管,对着叶背的幼虫精准喷洒,苦楝叶的气味飘满田垄,没两天,幼虫就全没了,苎麻叶又恢复了翠绿,叶尖还冒出了新的嫩芽。
商人来看时,蹲在田边摸了摸叶片,直拍腿:“你们这土法子,比我带的杀虫药还管用!
关键是不伤纤维,织出来的布才够韧!”
入秋时,苎麻终于长到一人高,茎秆粗得像手指,颜色从青嫩变成了深绿。
商人教族人们收割剥麻:“先把茎秆齐根砍下来,捆成小捆,泡在清水里沤三天,皮和秆就能分开了!”
男人们扛着苎麻秆往溪边走,那里早用石头砌了个大槽,装满了溪水,把麻秆整整齐齐泡在里面;女人们则坐在溪边的石板上,三天后,就着溪水开始剥麻——一手捏着麻秆,一手揪住麻皮的顶端,轻轻一撕,雪白的纤维就顺着秆子滑下来,像扯出一缕缕银丝。
阿巢还端来一碗桑籽油,倒在装纤维的竹筐里,用手轻轻揉搓:“油能让纤维更软和,织布的时候不扎手,穿在身上也舒服!”
织麻那天,染坊旁支起了新的木织机——这织机是之前商队换绸子时送的,阿巢早就摸透了用法。
她把苎麻纤维先纺成粗线,线锭绕得整整齐齐,再把线穿进织机的经轴和纬梭里,脚踩踏板,手推梭子,“咔嗒咔嗒”
的声音在部落里响着。
没几天,一匹厚实的苎麻布就织好了,布面比棉布紧密,摸起来却不硬,用力拽一拽,还能感觉到纤维的韧劲。
苏清寒挑了块最平整的麻布,做了件外衣,领口和袖口缝了圈细麻线加固——下雨那天,她穿着外衣去巡田,雨水打在布上,顺着布面滑下来,衣服里面竟一点没湿,她笑着说:“以后下雨天干活,再也不怕衣服渗湿着凉了!”
阿狼则把剥剩下的麻秆碎末收起来,拌进羊食里,母羊吃了,毛长得又顺又亮,剪下来的羊毛比之前多了不少。
没过多久,之前换走红绸的商队又来了,一进部落就看见阿巢正在织麻,走过去摸了摸刚织好的麻布,惊叹道:“这布比我在中原见的粗麻布还韧!”
当场就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