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火塘唤符暖屋迎冬(1 / 2)

加入书签

寒风裹着枯叶掠过谷口时,卷起的沙粒打在窗纸上,出“沙沙”

的轻响。

谷里的人家都忙着糊窗——李婶把煮过的米糊刷在窗棂上,再小心翼翼地把裁好的棉纸贴上去,手指被寒风冻得红,贴完一张就往怀里揣,用体温焐一焐;张婶坐在屋前的石墩上搓麻绳,麻线在手里绕了几圈,就忍不住往手心里哈气,白雾刚冒出来就被风吹散:“去年冬天冷得邪乎,屋里水缸都冻裂了,夜里睡觉裹两床被子还觉得寒,今年得多砍点柴火才够烧。”

苏清寒正帮着李婶扶窗棂,怀里的齿轮突然轻轻颤了颤——不是往常的温和震动,倒像有股暖意在顺着衣襟往外钻。

她低头按住齿轮,一缕淡金色的青铜光顺着指缝飘出去,直直落在屋中央的老火塘里。

那火塘早就冷透了,塘底还留着去年的炭灰,可青铜光一落,炭灰竟慢慢泛出层细弱的暖意,连周围的空气都比别处暖了半分,窗纸上的霜花也化了些,留下淡淡的水痕。

“齿轮在引暖!”

苏清寒眼睛一亮,立刻往木屋跑,喊上正整理石板拓本的小竹和记录星核数据的阿水。

两人赶过来时,星核的白光已经亮得烫,绕着苏清寒转了两圈,就往谷北的方向飘,光带在地上拖出浅淡的银痕,像在画引路的箭头:“是往旧暖屋的老火塘遗址!

那里肯定有暖屋符文!”

“老火塘!”

王伯抱着一捆刚砍的湿柴从后山下来,柴枝上还挂着冰碴,听见这话立刻放下柴捆,快步走过来,“谷北那处火塘,我年轻时天天去!

以前冬天全谷人都围着它取暖,塘边还架着个铜壶,总煮着姜汤,后来塘底裂了道大缝,烧多少柴火都存不住热,就慢慢荒了。”

他拍了拍怀里的布包,笑着掏出个铜制的小壶:“这壶就是以前用的,我一直收着,想着说不定哪天还能用上。”

孩子们听说要修火塘,立刻扔下手里的窗纸刷,围过来扯着小竹的衣角:“小竹姐姐,我们也去!

我们能捡干树叶引火!”

几个孩子还从家里揣来晒干的玉米芯,抱在怀里:“用这个引火快,以前爷爷烧火都用它!”

往谷北走的路结着薄冰,脚踩上去“咯吱”

响。

快到老火塘遗址时,先看见半塌的石圈——石圈是用青灰色的石头垒的,有几块已经松动,圈里积着厚厚的枯叶,风一吹就打着旋儿转,塘底裂着道指宽的缝,缝里还嵌着黑黢黢的炭灰,看着格外冷清。

阿水举着星核往里探,白光瞬间填满石圈,照亮了塘壁内侧嵌着的符文石:石头被常年的烟火熏得黑,边缘缺了块巴掌大的角,刻着的恒辉符文只剩零星几笔清晰,其他都被炭灰盖得严严实实。

苏清寒蹲在符文石前,把齿轮轻轻贴在黑的石面上。

青铜光立刻顺着炭灰爬开,像温柔的手在擦拭污垢,炭灰簌簌往下掉,原本模糊的符文慢慢显露出轮廓;阿水用星核的白光扫过塘底的裂缝,白光顺着裂缝渗进去,原本宽宽的缝隙竟慢慢收窄,一缕缕暖意从石缝里钻出来,摸上去温温的:“是暖屋符文!

能把柴火的热量和光的暖意存起来,再顺着石圈往周围的屋子散,就算夜里不烧火,屋里也能一直暖着。”

小竹掏出石板,将石板的蓝光覆在符文石的缺口处。

蓝光与青铜光缠在一起,像两股暖流在石面上交织,缺口处慢慢凝出一层半透明的光膜——虽没完全补成实心,却足够让符文的力量流转。

村民们见状,立刻动手修火塘:男人们搬来新的青石板,把松动的石圈补好,再用泥土把塘底的裂缝填实;女人们则从家里找来干木柴、松针,还把珍藏的干红枣、生姜拿出来,准备煮姜汤;孩子们也没闲着,在周围的树林里捡干树叶、玉米芯,堆在火塘边,像堆了小山。

王伯把怀里的铜壶擦得锃亮,稳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