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铜铃引旧踪(1 / 2)

加入书签

林砚攥着刻有“苏婉”

的铜铃,指腹反复摩挲铃壁的字迹——那是母亲生前常用的力道刻下的,笔画边缘带着细微的毛糙,像她当年绣帕子时,故意留的“活线”

,藏着温柔的心意。

铜铃的温度比潭水暖些,贴在掌心,竟慢慢驱散了潭底带来的阴冷,连虎口那道青斑的跳动都缓了几分。

他抬眼望向潭底的裂缝,缝隙里仍渗着青黑雾气,丝丝缕缕往上飘,碰到空气就凝成细小的蛊虫,落地即化。

林砚将冷月剑探入裂缝三寸,剑刃月纹瞬间从冰蓝褪成淡灰,剑柄传来刺骨的阴冷,像握着一块刚从冰泉底捞起的石头,显然裂缝深处的蛊气,比蛊竹母体更重。

“铜铃是母亲留下的,她当年既给了阿苗,定是留了指引。”

林砚深吸一口气,指尖催动寒月血脉——一丝淡蓝血线从指缝渗出,顺着铜铃的纹路缓缓渗入,像水流汇入沟壑。

“叮——”

铜铃突然出一声清越的颤音,不是之前操控蛊虫的尖锐频率,而是像寒月谷清晨的风铃,带着草木的清新。

铃身泛出一层薄如蝉翼的微光,光晕里浮着细小的月纹,随后铃口微微倾斜,朝着谷西的方向,像被无形的丝线牵引,连带着林砚的手腕都跟着轻转。

顺着铜铃的指引,林砚踏上通往谷西的小径。

沿途的寒潭韧竹已不再泛青灰,却在竹身离地三尺的位置,布满了细小的抓痕——是阿苗被蛊母本源拖拽时,挣扎着抓过竹身留下的。

抓痕深浅不一,最深的一道里还嵌着半根青黑色的触须,触须末端仍在微微蠕动,分泌出透明的黏液,黏液滴在枯叶上,枯叶瞬间蜷曲黑。

林砚用剑尖挑出触须,触须刚离开竹身,就“嗤”

地缩成一团,化作青灰粉末,只留下一丝若有若无的腐味,提醒着他阿苗刚经过不久。

走了约莫半炷香,晨雾渐渐淡了,铜铃突然剧烈震动,铃身的微光不再四散,而是汇聚成一道细细的蓝光,像根光的丝线,直直指向前方一处隐蔽的竹屋。

那竹屋藏在两株老竹之间,屋顶覆着厚厚的青苔,几株不知名的淡紫小花从瓦缝里钻出来,竟在蛊气未散的谷里开得鲜活。

门楣上挂着半块褪色的木牌,木牌边缘被虫蛀得坑坑洼洼,却仍能看清上面刻着的“婉居”

二字——是母亲苏婉生前的居所,柳玄曾提过,苏婉喜欢清静,特意选了谷西的竹林建屋。

林砚推开竹屋的门,“吱呀”

一声,门轴出老旧的声响。

屋内积着薄尘,却整齐得不像久无人居:靠窗的木桌上,摆着一方未绣完的月纹帕子,针还插在帕子中央,绣线是苏婉最爱的冰蓝色,只绣完了半轮月亮;桌角的针线筐里,放着一支银簪,簪尖沾着干涸的艾草汁,颜色已变成深绿,是当年苏婉用来挑蛊虫的工具;墙角的书架上,还摆着几本翻旧的医书,书页间夹着苏婉手写的批注,字迹娟秀,写着“寒月草可解低阶蛊毒,需与冰泉水煎服”

“叮——”

铜铃突然从林砚掌心飘起,悬在帕子上方,铃身的蓝光落在未绣完的月纹上。

奇妙的一幕生了:帕子上的冰蓝绣线突然亮起,与铜铃的蓝光连成一线,在对面的墙上投射出模糊的影子——是两个女子的身影,一个穿着月白色长裙(是苏婉),一个穿着青绿色衣裙(是年少的阿苗)。

两人围着一张摊开的图纸,苏婉指着图纸中央的圆形图案,似乎在说什么,阿苗点点头,伸手在图纸上画了一道线,图纸上画着的,竟是蛊母本源的封印阵!

阵中央标着一个“月”

字,边缘写着“双脉同心”

四个字,只是影子太模糊,剩下的字迹看不清。

“原来母亲早就知道蛊母本源的存在,还和阿苗一起研究过封印阵……”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