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6章 《边境口岸古镇传防:把安全裹进商贩的手推车里》(2 / 3)

加入书签

管半年的还管用。”林熵蹲在地上画的时候,老王还主动把五金车往旁边挪了挪,“线得留宽点,不然进货的边民扛着麻袋过不去”。

针对跨境边民,他在界碑的基座上贴了块“双语石头”——正面是中文“往老榕树30米”,反面是哈萨克语“安全区方向”,石头旁还绑了根红绳,红绳上串着小铜铃,“边民过界时拽一下铃,要是有危险,执勤点的人能听见,还能顺着铃响找过来”。

培训没在屋里开,全在货摊前、烤炉旁、桥边的茶摊上,连来进货的边民都凑过来出主意。

那天清晨,陈屿教老王试手推车的温感胶,刚推到巷口,就被一个卖地毯的维吾尔族大叔拦住:“车把太滑,冬天戴手套摸不出温度!”大叔说着从地毯里抽出根羊毛绳,缠在车把上:“这样又防滑,又能把温度传过来,戴手套也能摸见!”陈屿立刻照着改,后来所有的手推车都缠上了羊毛绳,成了口岸的“特色标记”。

正午的烤炉旁,苏清教大家吹“叫卖哨”,卓玛却皱着眉:“我们藏族边民习惯转经,有时候听不见哨声咋办?”她灵机一动,从经幡包里抽出块黄布,系在烤炉的烟囱上:“黄布飘起来,就是预警,转经时抬头能看见!”苏清眼睛一亮,当天就给每个货摊发了块黄布,艾力还在黄布上印了个小烤炉图案,“一看就知道是咱口岸的预警布”。

傍晚的老榕树下,林熵教游客认“星图圈”,一个哈萨克斯坦的商贩指着地面的粉线摇头:“晚上天黑,看不见线!”执勤点的民警刚好路过,从车里拿出几盒荧光钉:“把钉安在粉线旁,晚上会发光,还不硌脚。”商贩们立刻动手,老王的五金车旁按了三颗,艾力的烤炉边按了两颗,连卓玛的酥油桶旁都按了一颗,“晚上收摊晚,有光心里踏实”。

最热闹的是“口岸防御赶集会”——那天正好是跨境贸易的大集,商贩们推着改装的手推车,卓玛的酥油桶盖贴在桶壁上,艾力的烤炉烟囱上飘着黄布,老王的五金车把缠着羊毛绳。模拟预警的哨声一响,汉族商贩往车后躲,藏族边民拽着经幡往榕树跑,维吾尔族老板推着货架挡在巷口,连外国商贩都跟着黄布的方向走。艾力烤了一炉“防御包子”,每个包子上都捏了个小星图,笑着喊:“吃了包子,记牢安全路!”

没过多久,口岸真遇到了一次险情——台风来临前,河谷里的熵能突然波动,老王的手推车把刚一发烫,他就推着车往老榕树挪,同时喊着“黄布飘起来喽!”艾力的烤炉烟囱上,黄布瞬间被风吹得猎猎响,他吹着“躲躲嘞”的短哨,还不忘把烤炉旁的荧光钉指给外国商贩看。卓玛拽着经幡跑的时候,还顺手把哈萨克斯坦商贩往榕树方向拉,“跟着我,看星图圈!”

整个过程只用了十分钟,巷子里的人全躲到了老榕树和执勤点,货摊虽然歪了几个,却没一件货受损。事后,那个哈萨克斯坦商贩特意找到三人,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黄布、哨子、星图圈,我都懂了,下次来还找你们学!”

消息像长了翅膀,飞到了周边的塔城口岸、伊宁口岸,商贩们骑着摩托车来学改手推车,边民们带着经幡来讨“预警黄布”的做法。口岸管委会干脆牵头,和邻国的口岸一起建了“跨境防御联盟”,老王还被请去给外国商贩讲课,拿着改装的手推车模型,连说带比划:“手一热,就往树那边走!”

总部发来消息时,三人正在收拾行李——下一站是沿海口岸古镇,要应对海运贸易和台风季。消息里说,边境口岸的“手推车防御法”“多语言图案预警”要被写进全国口岸的防御手册,连老榕树旁的“星图圈”,都成了跨文化防御的典型案例。

离开那天,口岸的人几乎都来送了。老王塞来一个缩小版的手推车模型,车把上缠着羊毛绳,温感胶的位置还涂了点金色;艾力的烤炉里,刚出炉的包子上,小星图还冒着热气;卓玛递来一条哈达,上面绣着黄布、哨子、星图圈的图案,“带着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