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解甲归田(1 / 2)

加入书签

阿柴返回,果然见一匈奴驿卒在帐中等候。

阿柴接过政令看了又看,在回执上署好名字盖了将印,交给驿卒,送至帐门别过。

驿卒刚走,萨哈赶来,显然也是听说有政令来到。

“柴哥,听说有政令?”

阿柴坐在案台前,机械地点了点头,脸上阴晴不定。

“真新鲜!

匈奴右庭能有啥子政令,会传到咱这儿来?到底是政令还是军令?”

“可不是右庭。”

阿柴回到:“是从王庭直接来的……”

“王,王庭!

?”

萨哈万分惊讶。

“对,王庭。”

阿柴答道,声音又沉又缓:“匈奴与大汉缔结和约了。”

“啊?然,然后呢?”

“政令说了,匈汉两族,既已缔约,今后永息干戈,互不相犯。”

“没了?”

“还说了,自此两国商贾,互通有无,共促繁荣。

特责令边界各部落、兵营即日起约束士卒,不得袭扰汉境,不得先启战端,今后职责,转为护商,以保障丝绸北路之我族及各藩国商人、钱货之安全为任。”

“哈哈哈哈,这不就是要咱们去打马匪吗?练了这么久的兵,我还以为是来了军令要打玉门,呸!”

萨哈骂道,一脸不服。

然而看阿柴面无表情,便又问道:“柴哥,这是好事坏事啊?”

阿柴长叹一声道:“哪有什么好坏?就算没有和约,咱这军队够干嘛的?即便是来了攻伐玉门关的军令,咱也只能是去陪个末座。”

“那也比打马匪强吧!”

“强?咱连军马都凑不够,一水的步兵,正好使去做那头一波登城强攻的炮灰,你都没有回绝的理由!”

萨哈一听,似泄了气的皮球,但仍嘟哝着:“护商有什么好处?那些个奸商也不见得念咱们的好!

一个个肥得流油,让他们捐点军饷,比要他们命还难!”

阿柴道:“你回去吧,就这样吧。”

…………

两年之间,阿墨戟术大大精进。

他本就精通用矛技巧,加上勤练不辍,又有名师指导,长戟、短戟都已使得游刃有余,虎虎生风,钩挑刺啄,招式之间颇有东方卫的风骨。

也是在这两年之中,匈奴王庭、左庭在与大汉的抗争中颓势尽显,一退再退,遁入阴山以北大漠之中,不少部落甚至全员迁徙,降汉来投。

汉帝为休养生息,主动止战,提出恢复和亲、自由通商等优厚条件,与匈奴缔结和约。

和约既结,汉帝怜恤边疆将士,诏令汉土西北各关寨隘口,凡年逾五十、从军卅载以上者,但随其便,解甲归田。

十五少壮从军征,归时须尽染霜。

东方卫领着关内将士,为解甲老兵举行了庄严而简朴的送别仪式。

夕阳下,近千名老兵排着齐整的队伍,离开关城。

眼噙热泪,频频西顾,谁都清楚,这一别便是永远。

东方卫站在城头,目送老兵。

夕阳为关城向东投下斜斜的长影,依依不舍地追随老兵们东去的队伍。

阿墨执戟站在东方卫身侧,看着老将军一脸不舍,心中像压了千斤巨石。

“将军,您戎马一生,足以报国,为何不随他们解甲归田?”

“解甲归田?去哪里?干什么?”

“回……回家。

与亲人团聚,享天伦之乐。”

“墨儿,你知道我家在哪儿吗?”

东方卫淡淡地问。

教授了一年的戟法,虽未正式收徒,两人却早有师徒之情,称呼也变了。

阿墨努力回想:“月儿姐曾说自己是江南梁溪人士,她家父又与东方将军相熟,那么东方将军就算不是梁溪人,八成也是江南人士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