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告阴状(1 / 3)

加入书签

今年初夏,我因研究民俗文化来到西南山区的杨家坳。

这里山清水秀,梯田如画,竹林掩映着白墙黑瓦的村舍,炊烟袅袅升起时,整个村庄宛如世外桃源。

杨家坳坐落在一处山窝里,四面环山,只有一条蜿蜒的盘山路通向外界。

村里保留着许多古老传统,村民大多姓杨,彼此沾亲带故。

我借住在村东头的杨老伯家,他是村里最年长的老人,已经八十七岁,但精神矍铄,对本地风俗典故了如指掌。

到达第三天傍晚,我在院中帮杨老伯剥豆角,忽然听见村中传来一阵喧哗。

远处,几个村民正围着一个中年妇女,那妇人瘫坐在地上,双手拍打着泥土,哭得撕心裂肺。

“那是杨有忠家的媳妇,叫李秀英。”

杨老伯叹了口气,“她家出事了。”

“出什么事了?”

我问。

杨老伯摇摇头,脸上浮现出复杂的神情:“她儿子前几天不见了。”

失踪的孩子叫小豆子,刚满八岁。

那天下午,李秀英在屋后菜地干活,小豆子说去村口小卖部买糖吃,这一去就再没回来。

全村人找遍了山坡溪涧、竹林稻田,没有任何踪迹。

村里人报警后,警察来了两趟,调查询问了一番,也没现什么线索。

小豆子就像蒸了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接下来几天,李秀英几乎疯了似的四处寻找。

她丈夫杨有忠在外地打工,接到消息正赶回来。

村里人同情这家人,但私下里议论纷纷——许多人都觉得,这孩子恐怕是被人贩子拐走了。

然而在我到达后的第四天清晨,事情出现了诡异的变化。

那天我起得早,想到村外拍些晨景照片。

路过村中央的老槐树时,看见李秀英独自站在那里。

她一动不动,面朝东方初升的太阳,双手合十,嘴里喃喃自语。

我本想悄悄走开,却注意到她的神态异常。

她脸上没有了前几日的疯狂与绝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诡异的平静,眼神空洞却坚定,仿佛做出了什么重大决定。

回到住处,我把这情形告诉了杨老伯。

他听后脸色微变,沉默良久才开口:“她怕是要求告阴状了。”

“告阴状?那是什么?”

我从未听过这个说法。

杨老伯压低声音:“这是老辈人传下来的说法。

当一个人有天大的冤情,阳间无处可申,就可以向阴司告状。

不过现在没人信这个了,我也只是小时候听老人讲过。”

我追问详情,杨老伯却不愿多谈,只说那是迷信思想,让我不必当真。

然而接下来几天,李秀英的行为越来越古怪。

她不再四处寻找儿子,而是每天清晨准时出现在老槐树下,面朝东方站立一个时辰。

有人看见她深夜在村外十字路口烧纸钱,嘴里念念有词。

更让人不安的是,她开始收集各种奇怪的东西:家门前的泥土、老树皮、野猫的毛、甚至是从坟头摘来的野草。

村里人开始避开她,孩子们也被大人告诫不要靠近杨有忠家。

一种无形的紧张气氛在村中弥漫。

一周后的半夜,我被一阵轻微的响动惊醒。

透过窗户,我看见一个身影打着手电筒,正悄悄向村外走去。

从身形看,像是李秀英。

出于研究者的好奇,我披衣起身,远远跟了上去。

那夜月色朦胧,山间飘着薄雾。

李秀英沿着田间小路向西山走去,那里有一片老坟地,葬着杨家坳的历代先人。

我保持距离跟着,心中既紧张又疑惑。

她来到坟地边缘的一处平地上停下。

我躲在一棵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