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魂轻之人(1 / 5)

加入书签

我们村藏在黔南的褶皱里,山高得要把天戳出窟窿。

雾是常客,尤其清明前后,浓白的湿气从山坳里漫出来,吞掉屋脊、稻田和那条唯一通向外界的泥巴路,村子就像沉在了凉沁沁的、沤了千年的底。

这里的老辈人,嘴里都藏着些老古话。

最邪性的一句是:“魂轻的人,莫走夜路,莫近丧事,莫应山鬼叫。”

我叫李青,打小魂轻。

这是奶奶说的。

我生下来就比别家娃仔安静,容易吓着,有一点点动静就惊跳。

每回我病了,没精神,蔫蔫的,奶奶就会用温水泡了米,拿红布包着在我额头上滚,一边滚一边拖着长长的调子喊:“青娃儿……回来哦……山高路远莫贪玩……回来找归窍哦……”

这叫“喊魂”

她说我的魂像没系牢的风筝,总容易被风吹跑。

后来我去了省城读书、工作,成了村里少数走出去的后生。

那些老古话、喊魂的调子,被我当成蒙昧的旧梦,锁在了记忆的角落。

直到今年春末,小在电话里跟我说,奶奶的身子不大好了,梦里总见着早已过世的爷爷在村口榕树下向她招手。

我心里一惊,原来奶奶一直说她很好是在骗我,我匆忙请了假,连夜往回赶。

班车只通到镇里,剩下二十几里山路得自己走。

我到镇上天已擦黑,犹豫了一下,还是踏上了回家的路。

手机电量告急,屏幕的光勉强照亮脚前一尺地,四下里是墨一样的黑,静得能听见自己胸腔里的心跳和血液流动的嘶嘶声。

风是凉的,贴着地皮扫过来,卷起枯叶和尘土,出阵阵碎响。

远处黑黢黢的山影像伏踞的巨兽,稻田里新插的秧苗在微弱天光下泛着冷硬的绿。

走着走着,背上渐渐起了层毛汗。

不是因为累,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瘆人。

总觉得身后的黑暗比身前的浓,像有什么东西无声无息地缀着,你走它也走,你停它也停。

我不敢回头,老话里讲,人肩头有两盏阳火灯,走夜路猛回头,容易吹熄了灯。

就在这当口,我隐约听见风里夹了点儿别的声。

极细极微,像丝线一样飘忽。

“……娃……”

我猛地顿住脚,屏息凝神。

只有风声呜咽。

听错了?山里风大,吹过竹林、石缝,能出各种怪声。

我继续走,心里毛,步子加快了些。

那声音又来了,这次清晰了一丁点,还是那么轻,像隔着一层毛玻璃,却带着一种古怪的穿透力,直往耳膜里钻。

“……回来……啰……”

声音幽幽的,拖得老长,尾音颤巍巍地散在风里,不像活人喊出来的透亮,倒像是从地缝里渗出来的阴湿气。

我头皮一炸!

这叫魂的调子!

太熟悉了!

奶奶以前就是这样喊的!

可这荒山野岭,深更半夜,谁会在外面喊魂?!

我僵在原地,手脚冰凉,心脏咚咚地撞着胸口。

我不敢应声,死死记着老辈的规矩——荒郊野外,听到不明不白的叫唤,尤其是叫你的名,绝不能应!

应了,魂就可能被勾走。

那声音停歇了。

我几乎是连滚爬跑地往家冲,直到看见村口那棵老榕树黑压压的轮廓,以及树下一点昏黄的灯火,才敢喘口大气。

灯火下站着一个人,佝偻着背,手里提着一盏老旧的马灯。

是奶奶。

她脸色在灯光下显得格外苍白,皱纹深得像刀刻,但眼神还是清亮的。

“青娃?”

她见到我,又惊又急,“咋个这晚到?不是叫你莫走夜路嘛!”

显然,她得知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