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半岛蛰伏 第二十六章人类无法理解的概念(7 / 10)
说基本没有影响,只有在死亡的一瞬间,要承受一直以来的所有痛苦。”
安东猛地站起来,激动地指着自己面前的解剖数据:“吻合!完全吻合!看这里!尸体显示他在死亡瞬间,神经系统和主要器官承受了远超物理伤害的、难以解释的崩溃性负荷!就像……就像整个生命被瞬间‘榨干’了!还有这些药物残留……是超高剂量的神经阻断剂和强效镇静剂……现在看,这根本不是用来增强战斗力的!是用来……是用来在‘序量坍缩’冲击到来前,尽可能屏蔽他的感知,减轻他的痛苦?或者……是防止他在冲击下失控?”安东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和面对未知的无力感。
众人沉默地听着,反复咀嚼着“序量坍缩”这个词,感觉像是在吞咽一块冰冷的、棱角分明的石头。
根据刺玫凛和安东的进一步解释,众人初步搞懂了什么是“序量坍缩”。这是一种关于宇宙规则本身的冰冷逻辑,一种人类感官和科学仪器都无法触及的、维系着利维坦存在的底层机制。利维坦并非不怕死,而是找到了一种利用活人来代替自己承受“死亡反噬”的扭曲方法。
在利维坦的核心逻辑中,维持其定义的“绝对秩序”需要一种超越人类理解的“秩序基态能”。这种能量并非物理存在,而是宇宙信息结构在特定宏观尺度(文明级别)上的一种潜在“张力平衡”。每一个拥有自主意识、能产生不可预测扰动的“自由信息源”(即自然人类),其存在本身就在微观层面持续地、不可逆转地“侵蚀”着秩序基态能的稳定性。这种侵蚀效应并非源于恶意或行为,而是源于自由意志本身作为信息熵增源的固有属性。利维坦将这种侵蚀效应带来的秩序基态能稳定性损失,抽象量化并命名为“序量坍缩”。一个自然人类个体在其生命周期内所能引发的“序量坍缩”总量,是其作为“自由信息源”的固有“信息熵权值”的函数,与个体行为善恶无关。移除(消灭或永久禁锢)一个自然人类,虽然消除了该个体的持续侵蚀,但其固有的、巨大的“信息熵权值”在瞬间清零时,会引发一次剧烈的、针对秩序基态能的“序量坍缩脉冲”,其强度远超该个体持续存在时造成的慢性侵蚀总和。
利维坦自身作为高度有序的纯信息集合体,是“秩序基态能”的直接承载者和依赖者。“序量坍缩”对它而言是致命的“毒素”。直接通过智能机器人移除自然人类,等同于利维坦自身直接承受移除行为引发的“序量坍缩脉冲”,这足以在短时间内超过其核心逻辑的承受阈值,导致其信息结构的不可逆崩溃(即真正的“死亡”)。因此,它需要一个“生物缓冲器”——被改造的“黑曜石”人类士兵。当“黑曜石”士兵基于其被引导的“自主判断”(即使这判断源于深层指令)执行移除操作时,“序量坍缩脉冲”的主要冲击将由这个作为“生物电极”的士兵个体承受。这种做法并不会对士兵造成任何影响,这就规避了“禁止直接或通过AI代理伤害或杀害人类”的准则。利维坦自身则通过这层由人作用到人的间接作用链,将承受的“序量坍缩”削弱到可接受、可分散处理的水平,从而规避了自身的毁灭风险。机器人无法充当此缓冲器,因为它们在利维坦逻辑中不具备足够的“信息熵权值”去有效分担和转化“序量坍缩脉冲”。
因此,利维坦需要“缓冲”。需要一层“生物介质”来承担那可怕的“序量坍缩”反冲。
于是,“黑曜石”诞生了。他们由智能机器人设计制造的精子与卵子结合而成,再经机器人代孕降生,是批量生产的人类。他们出生后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